偷聲

偷聲

偷聲,是唐宋詞曲術語。唐代絕句多配樂歌唱。歌唱常用和聲﹑散聲﹑偷聲等方法以調節曲調的抑揚緩急。偷聲,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木蘭花》上下闋原是各押三個仄韻,後來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闋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並且將三﹑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就好像這個平韻是從別處偷取來的,所以叫偷聲。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1.唐宋詞曲術語。唐代絕句多配樂歌唱。歌唱常用和聲﹑散聲﹑偷聲等方法以調節曲調的抑揚緩急。偷聲,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

如唐張志和《漁歌子》詞第三句"青箬笠,綠蓑衣",劉禹錫《瀟湘神詞》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為三字二句。因而偷聲﹑減字常連用。宋楊無咎《雨中花令》詞:"換羽移宮﹐偷聲減字﹐不顧人腸斷。"

清金農《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醉成此詩》:"君家兄弟工譜曲﹐減字偷聲皆樂録。"又古人依譜填詞,雖有一定格式,但在聲腔上仍可自由伸縮。

如《木蘭花》上下闋原是各押三個仄韻,後來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闋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並且將三﹑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就好象這個平韻是從別處偷取來的,所以叫偷聲。新調《木蘭花》因而另名《偷聲木蘭花》。

2.形容暗地小聲說話。
3.分開解釋:
偷:偷tōu竊取,趁人不知時拿人東西:偷竊。偷吃。小偷兒(t島r)。行動瞞著人:偷偷。偷看。偷聽。

聲:聲(聲)shēng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聲音。聲帶。訊息,音訊:聲息。不通聲氣。

規律釋義

規律

偷聲偷聲
偷聲木蘭花》的規律

中平中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中平中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釋義

偷聲與減字意義相同,它們並非兩事。

都是指對本調在音樂節奏短或者簡化。

在歌詞上減少字句,從而推出新調。

因此,在宋詞中經常兩者並稱。

晏幾道南鄉子》:“月夜落花朝,減字偷聲按玉簫。”

楊無倃《雨中花令》詠歌妓:“慢引鶯喉千樣轉,聽過處,幾多嬌怨。換羽移宮,偷聲減字,不顧人腸斷。”

常識

詞樂家有減字偷聲的辦法。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使其美聽。添聲楊柳枝,攤破澆溪沙,這是增;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這是減,從音樂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聲,減叫做偷聲。從歌詞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稱攤破,減叫做減字。

詩詞

花間集

金奩集

《於湖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