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健全的社會》是《逃避自由》一書的續篇。在《健全的社會》中,作者力圖表明,20世紀民主制度下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形成了對自由的又一次逃避,對這次逃避的分析,是圍繞著異化概念進行的,它構成了《健全的社會》的主要部分。從另一個方面說,《健全的社會》不僅是《逃避自由》的繼續,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為自己的人》,又譯《自私的人》、《人人為已》等的繼續,因為就與《健全的社會》主要論題的關係而言,兩書都探討了具體的心理機制。
內容簡介
《健全的社會》是《逃避自由》一書的續篇。在《健全的社會》中,作者力圖表明,20世紀民主制度下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形成了對自由的又一次逃避,對這次逃避的分析,是圍繞著異化概念進行的,它構成了《健全的社會》的主要部分。
從另一個方面說,《健全的社會》不僅是《逃避自由》的繼續,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為自己的人》,又譯《自私的人》、《人人為已》等的繼續,因為就與《健全的社會》主要論題的關係而言,兩書都探討了具體的心理機制。很自然的,早些時候闡述的老觀點不能略去,但也只能簡要地概述,而把更多的篇幅留給在近幾年裡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健全的社會》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是對現代社會中人的精神狀況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問題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適應”社會的個體?社會作為整體是否會患上精神病?對此,弗洛姆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現代社會使人們與自己創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組織、其他人,甚至自己疏離開來。現代資本主義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對這種趨勢放任自流的結果將是為異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會。在深入分析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各種社會組織方案後,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種方案:在理想的社會中,個人不再是達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個人的幸福是社會的核心關注點,社會的經濟成長不應凌駕於個人的發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會中,個人應當富有創造力和責任感。
作為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對於人和社會的關係的看法與傳統的弗洛伊德派的觀點有根本的區別。後者將性慾視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動力。對此,弗洛姆明確提出:人的基本感情並不植根於他的本能需要,而是產生自人類生存的特殊環境。從中我們可以窺見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的影響。
編輯推薦
精神分析學說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20世紀初創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為神經病學家和精神科醫生來從事研究的。其研究對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發現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於生理的原因,而是在於深刻內在的心理因素。他將這種存在的心理因素歸結為兒童期被壓抑的性意識,並由此創立了"無意識性本能學說",認為神經症的發作就是性意識的長期壓抑最後總爆發的結果。弗洛伊德將他的發現加以總結,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最富創見的心理學說,並將這一學說全面推廣到哲學、社會、宗教、文化領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本系列叢書共18種,精心選取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荷妮和弗羅姆的經典之作,分別從性慾、社會、生活環境、文化傳統等方面對人的狀態心理,大至精神病串,小至日常筆誤、舌誤等過失進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度去研討這些著作,汲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為我所有。《健全的社會》是其一冊。
作者簡介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猶太人,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逃避自由》、《自為的人》、《精神分析與宗教》、《健全的社會》、《愛的藝術》等。弗洛姆十分重視對人與社會的關係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他的思想融匯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
目錄
作者前言
第一章 我們精神健全嗎?
第二章 一個社會是否會生病?——社會常態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類狀況——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關鍵
人類狀況
根源於自身生存環境的人的需要
第四章 精神健康與社會
第五章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
社會性格
資本主義的結構
第六章 其他各種診斷
十九世紀
二十世紀
第七章 各種解答
專制主義的偶像崇拜
超級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第八章 通向健全之路
概論
經濟改革
政治改革……291
文化改革……295
第九章結論……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