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伏萊木

偃伏萊木

偃伏萊木系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落葉灌木。高3 m,乾直立,樹皮暗紅色,葉柄枝條呈紅色,秋天葉子紅色,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序頂生,傘房狀,花乳白色。種子圓形。花期為5—9月。該品種的乾較紅瑞木直,葉較小,乾色較深,花期較長。適應性強,喜光,抗寒,抗旱,無病蟲害,根分櫱性強,抗風沙,可在大部分地區生長,在西北的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250~400 mm)也可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宜在pH值小於8.5的地區栽植。偃伏萊木耐修剪,乾形優美,其枝葉和花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夏天一片碧綠,冬天樹木變成紅色,五六年後可開串狀紅花,是優美的綠化樹種。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的迅速發展,一些有潛力的觀賞樹種亟待發掘,以滿足城市植物多樣性的要求。城市植物的多樣性是生態園林的基礎,而豐富的植物種類是園林綠地選用植物造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尤其在環境條件比較差的鹽鹼地、風沙地區,適宜生長的園林樹種較少,季相色彩單調,所以要充分開發利用具有潛力的園林綠化樹種資源,選育更多的綠化樹種來裝點綠化城市。

生物學特性

偃伏萊木系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落葉灌木。高3 m,乾直立,樹皮暗紅色,葉柄枝條呈紅色,秋天葉子紅色,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序頂生,傘房狀,花乳白色。種子圓形。花期為5—9月。該品種的乾較紅瑞木直,葉較小,乾色較深,花期較長。適應性強,喜光,抗寒,抗旱,無病蟲害,根分櫱性強,抗風沙,可在大部分地區生長,在西北的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250~400 mm)也可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宜在pH值小於8.5的地區栽植。偃伏萊木耐修剪,乾形優美,其枝葉和花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夏天一片碧綠,冬天樹木變成紅色,五六年後可開串狀紅花,是優美的綠化樹種。

主要價值

偃伏萊木的觀賞性和綠化價值

偃伏萊木綠化帶偃伏萊木綠化帶

1.枝、葉、花觀賞價值大。偃伏萊木若長成小喬木,枝幹並不通直,一般為合軸分枝,分枝

點較低,樹冠開散為圓形。葉披針形至長圓狀卵形,葉面深綠色,近無毛,葉背粉白色,先端漸尖,側脈5~6對,秋葉變紅色,觀賞價值極高。特別是它的枝條秋冬是紫紅色,若與棣棠、梧桐、連翅等樹種配植,在冬季襯以白雪,可形成五彩的觀枝效果,是一道極為靚麗的風景。

2.繁殖容易,便於引種推廣。偃伏萊木可採用種子繁殖,春播、秋播皆可,以春播為佳;扦插繁殖,多用嫩枝扦插法,即在6—7月扦插,生根容易,成活率高,其具體方法與一般嫩枝扦插方法相同。夏季的嫩枝在有塑膠膜復蓋的情況下扦插容易成活;秋末剪健壯的一至二年生枝條,冬季沙藏後春季露地扦插。苗木生長2年後即可定植,此外,也可採用分根繁殖、壓條繁殖。

冬天的偃伏萊木冬天的偃伏萊木

2.病蟲害較少,經營管理方便。到目前為止,偃伏萊木還沒發現嚴重的蟲害和病害

。此外,偃伏萊木對溫度、水分、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所以它的栽植和養護成本極低,後期管理也可較粗放。

園林套用途徑

成片的偃伏萊木成片的偃伏萊木

偃伏萊木樹形優美,枝葉繁茂,枝常年為紅色,葉色隨季節變化。春季,綠葉、紅枝隨風飄舞;夏季,白花、綠葉、紅枝團團錦繡;秋季,枝葉一片火紅,白色果實宿存枝頭;冬季,血紅的枝條搖曳於白雪銀裝之中,讓人賞心悅目。偃伏萊木可被廣泛地套用於城鄉綠化、美化和護路、護堤。可採用孤植、叢植、行植、片植,灘

塗、農田、庭院等栽植方式。也可借鑑自然界的景觀,充分發揮偃伏萊木的群體作用,採用自然式布置,成片種植,形成專類園,每年花開時節,絢麗多彩,生機蓬勃。同時,偃伏萊木專類園的建設在推進旅遊觀光、科學研究,以及加快其開發利用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育苗技術

嫩枝扦插技術

偃伏萊木偃伏萊木

1苗圃地的選擇。育苗地應選在地勢平坦、用水方便、土壤透水透氣良好且較肥沃的

砂壤土。周圍有防護圍牆或在塑膠溫棚內,上面用2層70%黑紗網遮蔭[2-3]。

2作床。土壤深翻後施少量基肥(二氨),並用0.2%辛硫磷噴灑防治地下害蟲。土地平整後,做寬1.5~2.0 m、長5~7 m的育苗床,將乾淨的沙子直接鋪於育苗床上,沙床厚度5 cm,而後用0.1%多菌靈滅菌。沙床做好後,用易於彎曲且具有一定支撐力的竹皮做拱棚,拱棚跨度以復沙床為準,高度70 cm左右。

3插穗採集。采條季節應選在枝條積累養分最多的6月上旬至8月初,採集當年生偃伏萊木優良母枝上未木質化、半木質化的枝條,留1/3葉片,取插穗長6~8 cm,下切口呈斜面並靠近腋芽,以利於生根。

4藥劑配製。試驗藥劑採用50 mg/L IBA(吲哚丁酸)+100 mg/L NAA(α-萘乙酸)植物激素配製成生根劑,加滑石粉調製成糊狀待用。

5扦插。扦插前將沙床噴濕,速蘸生根劑後扦插,扦插深度2~3 cm,株行距7.0 cm×7.0 cm,扦插後插孔要壓緊,讓河沙與插穗充分接觸。

6插後管理。扦插完畢後用噴霧器將葉片均勻噴濕,然後用塑膠薄膜復蓋於拱棚上,三邊壓實,一邊用活動物體復壓,留灑水時張揭。插後每天在正常天氣下從10∶00開始,每2 h噴水1次,4次/d,如遇陰雨天氣,則根據棚內濕度和葉片情況適當少噴,每次噴水以葉片掛水珠為準,10~15 d左右即可生根。在生根前每天保持噴水4次,生根後每5 d減少1次噴水,到1個月左右,每天噴水2次,35~40 d停止噴水。然後逐步揭開薄膜通氣、煉苗,最後拆除薄膜。在扦插管理過程中,每周在下午4∶00噴水時葉面噴施0.4%尿素+0.2%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以防葉片黃化,共噴葉面肥5次。

7後期管理。苗木在大氣濕度和全光照條件下生長1個月後,根據沙床的乾燥及淌水程度,追施少量尿素,以促進插穗的生長。

偃伏萊圖集偃伏萊圖集

以100 mg/L NAA+100 mg/L IBA作為生根粉。苗床選擇在pH值7.5左右的地塊,苗床長10.0 m、寬1.5 m,地膜復蓋。在偃伏萊木的植株上,選一年生完全木質化枝條作為插條,插條長度8~10 cm,用配製成的生根粉浸泡插條12 h,按株行距10 cm×20 cm插於打孔器打洞後的苗床上[4-6]。

種子繁殖

秋季果熟時選個大果實,洗淨,取出種子。因種子皮厚而硬,播種前需催芽。即用濕沙與種子按4∶1的比例混合後沙藏80 d左右。在春分前後,將已破頭萌發的種子挑出播種,播前在畦上按25 cm的行距開深5 cm左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復土3~4 cm,保持土壤濕度。

壓條繁殖

5月將枝條環割埋入土中壓條,秋季將其斷離母株,掘下假植,以備翌年春季栽植,1株母本一次可壓出小苗10餘株。

分根繁殖

偃伏萊木偃伏萊木

選擇株型健壯、根圍徑大、莖葉深綠、無病蟲害的二至三年生植株的根採用分根繁殖,將每株的根帶土挖出1/3作為種根,挖根後將原株培好土、踏實。一般於立冬至翌年驚蟄植株未發芽之前移栽。分株後可直接栽入生產田穴內,每穴栽2株。栽後踏實澆水,復土封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