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雲達

倪雲達

倪雲達,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62年出生,高郵市天山鎮人,1978年高中畢業後,倪雲達先後在村辦廠擔任過供銷員、供銷科長、總經理,1992年籌措200萬元買下了鎮裡一家停產企業,創建江蘇富鑫箱包有限公司,開始第一次創業。2003年創辦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 倪雲達用僅僅5年時間,從一個箱包商人,轉身為光伏產業的一名領軍人物。5年間,他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根8英寸單晶矽棒,在開發區總投資45億元的多晶矽項目工程,並且剛剛登上胡潤百富榜。

基本信息

半路轉行

生平簡介

倪雲達今年46歲,中等個子,四方臉,平頂頭,黝黑透紅的皮膚,壯實的身體,是一個地道的吃著農家飯成長起來的企業家,骨子裡透著農民的樸素與憨厚。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男子,改寫了揚州企業界的空白,他連續兩年登上胡潤中國富豪榜;也就是這箇中年男子,試圖改寫中國多晶矽的歷史。

從一個箱包商人,轉身為國內光伏產業的風雲人物,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倪雲達僅用了5年時間。他的成長經歷富有傳奇,也充滿艱辛。

箱包出身

倪雲達做箱包出身,當年的倪雲達已經經營箱包加工20年了,在天山當地是小有名氣的小老闆。富鑫箱包穩定發展,年產值近1000萬。但長期的OEM代工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通常的粗放式發展,使倪雲達心裡始終感到,企業發展受制於人。

迷上單晶矽

2002年底北京的一次飯局上,倪雲達第一次聽說了國際上正在新興半導體光伏產業,市場前景無限廣闊。他很快迷上了單晶矽。做了20年箱包加工的倪雲達決定投身當時鮮為人知的半導體單晶矽產業。

“現在看來,沒有當年的異想天開、不按常規出牌,就不會有今天的江蘇順大。”徐德田對老友倪雲達的“膽魄”佩服得五體投地。現任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的徐德田,認為正是當年這近乎瘋狂的想法成就了今天的產業航母。

一波三折

從箱包到單晶矽,倪雲達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差點賠上了所有財產。當時國內只有能做單晶矽35公斤料的爐子,而倪雲達希望把爐子做得大一些,消除磁場,降低廢品率。在日本朋友的幫助下,倪雲達拿到了圖紙,找到西安一高校,但是高校表示,沒辦法做出來。

一波三折後,倪雲達終於造出了單晶矽的爐子,並且上了46台,在老家天山鎮轟轟烈烈做了起來。廠房蓋好,機器安裝好,倪雲達的2700萬元也花得差不多了。

一家金融機構答應貸款1000萬元,倪雲達找上門,被告知,現在頭寸不夠,過了元旦就有了。倪雲達說,“當時我不懂得什麼是‘頭寸’,就過了元旦吧。”

元旦過後,倪雲達上門,這家金融機構負責人說,我現在不貸款給你,是為你好,都說你現在是拿錢打水漂。說好的貸款不放,就等著流動資金進貨開工的倪雲達氣“炸”了,當場摔爛了對方的茶杯。

一位鎮領導,當面非常鼓勵他上項目,倪雲達感到很溫暖。不料,在一家浴室洗澡時,倪雲達不經意聽到這位鎮領導熟悉的聲音,“倪雲達的項目肯定成不了,要是能投產,我這個鎮長立馬回家種田。”

“離開澡堂時,我氣得腿直抖。”倪雲達回憶。

2002年的春節,倪雲達幾乎陷入絕境。“晚上睡不著,起來洗衣服、掃地。”倪雲達說,“老婆也生氣,說,‘跳樓不要在三樓跳,到四樓跳,不然摔不死’。”

功夫不負有心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春節期間,一個老朋友上門,了解情況後,注入資金800萬元,倪雲達立馬拿下了夏普公司的訂單。

而這筆資金的注入,讓倪雲達和他的公司以脫韁野馬般的速度成長。

豪邁氣度

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金善明

現任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金善明,他1983年蘭州大學物理系半導體專業畢業,畢業後在天津某大型國企一直從事產品技術工作。在2003年離開那家天津國企時,已經擔任了分管技術的副總。用金善明的話說,從天津到天山,從直轄市到揚州一個小鄉鎮,除了優厚的待遇,這個企業的管理對人才的吸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在天津幹了22年,從基層做到副總,成了家立了業,兒子正在讀高中,年薪也近20萬了,能來這,就是覺得他的管理模式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總結起來,就是不像大多數民營企業,這裡的老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抓大放小,給你空間。”

加盟江蘇順大

2005年,倪雲達參加上海一個矽材料的博覽會,看中了一台單晶矽切割機,當場買了兩台。買了後,找到了金善明,要他加盟江蘇順大,負責技術。

“兩千萬一台機器,一口氣就兩台,當時老闆對這種設備只知道這是用來乾什麼的,至於怎么做一無所知。”金善明就是被這種氣度給折服了,倪雲達的理念是,“我是不懂技術,但作為一個管理者來說,我總能找到懂的人”。金善明想都沒想,就跟著倪雲達來了揚州。“這個老闆是幹大事的。”

“劉備為什麼三國鼎立,他不能文不能武,但他文有諸葛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他不需要懂這些,他需要做的就是捏合好這幾位。江蘇順大在管理方式上有相似的地方。”金善明說,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技術的管理者,他深深知道管理對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

中國的民營企業,很多時候就受制於老闆事必躬親,連一萬元的條子都要親自批。像順達這樣的技術型企業發展,最緊缺的就是高層次人才,能把國內許多頂尖的人才聚攏到這來,順大在管理上的獨具一格起到了關鍵作用。江蘇順大在同行業中多項技術國內領先,證明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制勝戰略

倪雲達認為,企業必須掌握行業產品的話語權,否則企業的發展就會處於被動地位,而科技創新將是順大的制勝法寶。

不斷超越 不斷創新

倪雲達說,不斷超越,才能創出大業;不斷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多年來,倪雲達緊盯國際市場,超前決策,超前投入,不斷創造行業優勢。在此基礎上,加大培育企業文化力度,在員工中確立了“質量是企業生命,質量是市場份額,質量是員工飯碗”的理念,員工也始終把“追求工作無缺陷,追求產品零缺陷”作為最終追求的目標。倪雲達常想: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做大做強,走多元化發展之路,不斷創新立業。

2003年,倪雲達在北京出差時,偶然得到了單晶矽項目的信息,就立即進行了市場調研。通過調研,他清楚地認識到,單昌矽棒是高新技術產品,很有市場潛力。產品前景有了底,他就馬不停蹄地聯絡有關科研院所,並尋求做外貿生意結識的美國、日本、德國、荷蘭等國的國際知名公司幫助,從原輔材料、生產設備、市場網路等方面仔細論證,並掌握了大量的信息。

2003年年底,江蘇順大單晶矽項目上馬,一期工程占地58畝,投資1.5個億元,註冊資本8000萬,歷時6個月建成投產。因為當時國內光伏產業剛剛起步,同類生產廠家較少,單晶矽產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隨著企業發展態勢的良好,江蘇順大的財富也在經歷著幾何級地增長。一年以後,倪雲達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策:研製8英寸單晶矽。當時國內需求的主要產品還是6英寸的單晶矽,而8英寸還是國內空白。當時許多人一樣認為,放棄現在賺錢的大好時機,花費精力人力去研發一個“沒市場”的產品讓人有些看不懂。

目光長遠

倪雲達顯然看得更遠。當時,由於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單晶矽廣闊的市場前景,加入的企業蜂擁而至。他的理念是:“做的人多了,產品的競爭力也會下降,我們需要尋找新的‘藍海’。”2005年3月31日,江蘇順大研發的8英寸單晶矽棒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鑑定,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一年,8英寸的單晶矽因其更優良的性能被多數下游廠家採用,因為獨此一家,順大產品立刻炙手可熱。

沒有技術,他求助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幾家企業;缺人才,他又不惜高薪從北京、上海聘請一批專家;無原材料,他就到國外幾家大公司組織定購。

缺資金,他採取招商引資的辦法。2003年底與江蘇匯鴻集團、香港一投資者共同投資1.5億元組建了江蘇順大單晶矽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開始了他人生道路上又一次超越。目前已有46台單晶矽設備投入正常生產。2008年5月,順大公司與德國D00rline公司簽訂了投資1600萬美元單晶矽擴大生產協定。

倪雲達在開發區投資的多晶矽,總投資22多億元,憑藉倪雲達和順大的自身積累是難以做到的,倪雲達哪裡來的錢?這些投資很大一部分來自順大投產的預付款,有的預付款是十年後的。

工廠還沒有建好,產品八字沒一撇,尚德、晶澳等眾多企業願意參股並交預付款,是因為順大的技術優勢。

“我當時向施正榮推銷這樣一個理念,把太陽能電池做成一個市場前景無限大的產業,怎么樣做到無限大,就是把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成本拉低到火力發電成本。”倪雲達說,“關鍵在於生產技術,順大已經掌握了技術,只要你們投錢,將來就可以分享這個機會。”

倪雲達認為,將單晶矽做到15元/片,就能把發電成本降低到0.8—1.0元/度,按照順大掌握的美國技術,加上中國製造的成本,很快就能實現這個夢想,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中,將來會湧現出眾多像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能源公司。

為了讓尚德、晶澳、夏普等公司相信這個願景,倪雲達讓考察人員隨意和外國技術人員交流,公開了許多商業技術秘密。在真實了解順大的情況後,無錫尚德、晶澳等企業不但投資入股,還預付大筆貨款,幫助開發區的順大加快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