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活動

倉儲活動是指通過倉庫對物資進行儲存和保管,倉儲作業是以保管活動為中心,從倉庫接收商品入庫開始,到按需要把商品全部完好地傳送出去為止的全部過程。

倉儲活動概述

倉儲活動、或者說倉儲的基本功能包括了物品的進出、庫存、分揀、包裝、配送及其信息處理等六個方面,其中,物品的出入庫與在庫管理可以說是倉儲的最基本的活動,也是傳統倉儲的基本功能,只不過管理手段與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物品的分揀與包裝,過去也是有的,只不過現在更普遍、更深入、更精細,甚至已經與物品的出入庫及在庫管理相結合、共同構成現代倉儲的基本功能;之所以將“配送”作為倉儲活動、作為倉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因為配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運輸,而是倉儲的自然延伸,是倉庫發展為配送中心的記憶體要求,如果沒有配送,倉儲也就仍然是孤立的倉庫;至於信息處理,已經是現代經濟活動的普遍現象,當然也應是倉儲活動的內容之一,離開了信息處理,也就不成其為現代倉儲了。

倉儲活動的意義

商品的倉儲活動是由商品生產和商品消費之間的客觀矛盾所決定的。商品在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過程中,一般都要經過商品的倉儲階段,這主要是由於商品生產和商品消費在時間上、空間上以及品種和數量等方面的不同步所引起的。也正是由於這些不同步使倉儲活動在整個物流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倉儲活動對國家進行戰略性儲備具有保障作用

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講,國家要對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糧棉、油、藥、軍用物資及戰備物資等)進行戰略性儲備,以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防止戰爭、自然災害給國民經濟帶來重大損失。同時,國家進行戰略性儲備對應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確保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倉儲活動是社會再生產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通過搞好流通,搞好倉儲活動,發揮倉儲活動連線生產與消費的紐帶和橋樑作用,藉以克服眾多的相互分離又相互聯繫的生產者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在商品生產與消費地理上的分離,銜接商品生產與消費時間上的不一致,以及調節商品生產與消費方式上的差異,使社會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能在建立一定的商品資源的基礎上,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具體來講,倉儲活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保證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1.克服生產與消費地理上的分離

從空間上方面來說,商品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主要表現在生產與消費地理上的分離。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再是僅僅滿足本地區的需要,許多產品需要銷往其他地區,或者在全國範圍內銷售,甚至銷往國外。生產的規模越大、越集中,越需要尋求更大的市場,將商品運送到更遠的距離。另外,生產的社會化,使不同產品的生產在地區間形成分工。為了更加成分地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和資源,一種商品的生產逐漸趨向於在生產該種商品最經濟的地區進行。這樣,就必須依靠運輸把產品運送到其他市場上去。社會化生產的規律決定了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不是逐漸縮小而是逐漸擴大。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不但需要運輸的商品品種、數量在增加,而且平均運輸的距離也在不斷增加。商品倉儲活動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通過倉儲活動平衡運輸的負荷。

2.銜接生產與消費時間上的背離

商品的生產和消費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今天生產的商品不可能馬上就能賣掉,這就需要產生商品的倉儲活動。有的商品是季節生產、常年消費;有的商品是常年生產、季節消費。無論何種情況,在產品從生產過程進入到消費過程之間,都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商品在流通領域中暫時的停滯過程,形成了商品的倉儲。同時,商品倉儲又是商品流通的必要條件,為保證商品流通以正常進行,就必須進行商品倉儲活動,以銜接生產與消費在時間上的背離。

3.調節生產與消費方式上的差別

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還表現在品種與數量方面。專業化程度越高,工廠生產的產品品種越少。但消費者卻要求更廣泛的品種和多樣化的商品。另一方面,企業為實現規模效益,生產的品種比較單一,但數量卻很大。而在消費方面,消費者需要廣泛的品種和較少的數量,因此就要求在流通過程中,不斷在品種上加以組合,在數量上加以分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三)倉儲活動是保存商品使用價值的必要環節

商品儲存在倉庫中,由於其本身的性質及環境因素的影響,會使商品發生數量或質量的變化,甚至會失去使用價值。因此,必須在倉儲過程中,應以了解商品自然屬性為前提,圍繞倉儲環境因素這箇中心,預先採取相應的方法,加強對商品的養護,以防止和減少各種內、外因素對商品質量的不利影響,使其在儲存期間不發生或少發生質量變化,從而達到保護商品使用價值的目的。同時注意商品的合理流向,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現時間上的最佳化配置。

(四)搞好倉儲活動是加快資金周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倉儲活動是物資產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形態,這對整個社會再生產,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都有著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倉儲活動中,必須要消耗一定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儘管這些合理的費用支出是必要的,但由於它不能創造使用價值,因而,在保證物資使用價值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費用支出越少越好。因此,搞好倉儲活動,可以減少物資在倉儲過程中的物資耗損和勞動耗損,可以加速物資的流通和資金的周轉,從而節省費用支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社會的、企業的經濟效益。

倉儲活動的性質

倉儲活動實質上是一種管理活動。商品的儲存、保管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是產品的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延續。在倉儲活動中,為了保證倉儲業務的正常進行,必須具備相應的倉儲設施(建築物、容器)和裝卸、搬運、堆碼的各種設備及操作工具,同時,還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對儲存的商品進行養護,防止各種因素對商品質量的影響。這就使得倉儲活動與一般的生產活動一樣,具備了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也就是說倉儲活動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作人員藉助於勞動資料(庫房、設備、工具),作用於勞動對象(儲存的商品)的活動。因此說具有生產性。

雖然倉儲活動具有生產性,因其在社會分工中所處的地位而言,與產品的生產活動還是有區別的。具體表現為:其一、由於倉儲活動會增加各種倉儲費用,必然會使得商品成本增加,給企業經濟效益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加快商品周轉,提高倉庫利用率,減少作業環節,努力降低儲存成本成為倉儲管理的主要任務;其二、產品生產是成批、連續進行的,而倉儲活動是服務於生產和銷售,據用戶需要進行相關業務活動,因此,具有不均衡性和不連續性;其三、不管是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倉儲是聯繫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具有服務的性質。

倉儲活動作為一種管理活動,既與生產力發展相聯繫,又與生產關係密切相聯。因此倉儲活動具有兩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獨立生產者的孤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不過它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許多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繫和統一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志上,表現在各種與局部勞動無關而與工場全部活動有關的職能上,就像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為直接生產者的勞動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之間的對立上的生產方式中,都必然會產生這種監督勞動。”[1]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指出的管理兩重性是由“指揮勞動”和“監督勞動”來體現的。一方面,在倉儲活動中,不僅要消耗活勞動和物化勞動,而且將一些先進的方法和原則運用到其中,更好地完成倉儲管理任務。在倉儲活動中形成的方法和原則適用於任何社會。因此,具有自然屬性;另一方面,倉儲活動作為管理的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體現不同的生產關係,因此,具有社會屬性。

我國倉儲活動的發展歷史

倉儲業是指從事倉儲活動的經營企業總稱,倉儲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我國的倉儲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倉儲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的倉儲業已有了較大的規模,且形成了各種專業化的門類齊全的倉儲分工,在數量上已完全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在服務質量和效益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縱觀中國倉儲活動的發展歷史,大致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古代倉儲業:中國古代商業倉庫是隨著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生產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擴大的。“邸店”可以說是商業倉庫的最初形式,它即具有商品暫存性質,又具有旅店性質。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和商品交換的不斷擴大,專門儲存商品的“塌房”從“邸店”中分離出來,成為帶有企業性質的商業倉庫。

(2)近代倉儲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範圍的擴大,中國近代商業倉庫得到了一定的發展。19世紀的商業倉庫叫做“堆疊”,既指堆存和保管物品的場地和設備。堆疊業初期的業務只限於堆存貨物,物品的所有權屬於暫存人。隨著堆疊業務的擴大,服務對象的增加,解放前的堆疊業已經具有碼頭堆疊、鐵路堆疊、保管堆疊、廠號堆疊、金融堆疊和海關堆疊等專業劃分。近代堆疊業的顯著特點是建立起明確的業務種類、經營範圍、責任業務、倉租、進出手續等。

(3)社會主義倉儲業:新中國成立以後接管並改造了舊中國留下來的倉庫,當時採取對口接管改造的政策,如鐵路、港口倉庫由交通運輸部門接管;物資部門倉庫由全國物資清理委員會接管;私營庫由商業部門對口接管改造;外商倉庫按經營的性質,分別由港務、外貿、商業等有關部門接管收買。1962年,國家物資儲運局(後改為物資儲運總公司)成立,1984年,國家物資儲運總公司在各地設有14個直屬儲運公司,下屬76個倉庫,主要承擔國家掌握的機動物資、國務院各部門中轉物資以及其它物資的儲運任務,再加上各地物資局下屬的儲運公司以及倉庫,在全國逐步形成了一個物資儲運網。在這一階段,無論倉庫建築、裝備、還是裝卸搬運設施,都比舊中國商業倉庫有了較大的發展。

(4)現代化倉儲業:中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倉庫一直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即,倉庫中大量的裝卸、搬運、堆碼、計量等作業都是由人工來完成的,因此,倉庫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特別在一些危險品倉庫,還極易發生中毒等事故。為迅速改變這種落後狀況,政府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力氣,首先重視舊式倉庫的改造工作,按照現代倉儲作業要求,改建舊式倉庫,增加設備的投入,配備各種裝卸、搬運、堆碼等設備,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倉儲作業化的機械水平;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現代化倉庫。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造自動化倉庫,並普遍採用電子計算機輔助倉庫管理,使中國倉儲業進入了自動化的新階段。

我國倉儲業的發展趨勢

(1)倉儲社會化;徹底改變目前利用率不高、效率低、自身發展能力低的不良狀況,真正成為市場資源,促進倉儲業的發展。

(2)功能專業化;通過專業化的發展提供個性產品,將企業資源充分利用到有特長的項目上,才能提高效益、形成競爭的優勢。

(3)倉儲標準化:是指採用法律法規規定的倉儲標準或者行業普遍實行的慣例。不僅實現倉儲環節與其他環節的密切配合,同時提高倉庫內部作業效率、充分利用倉儲設施和設備的有效手段,是開展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倉儲的前提條件。

主要有:包裝標準化、標誌標準化、托盤標準化、容器標準化、計量標準化、條形碼、作業工具標準化,倉儲信息等技術標準化,以及服務標準、單證報表、契約格式等標準化。

(4)倉儲自動化:是指對倉儲作業進行計算機管理和控制。在倉儲作業中通過物流條碼技術、射頻通信、數據處理、倉儲信息管理等技術指揮堆垛機、傳送帶、自動導向車、自動分揀等自動設備完成倉儲作業,並同時完成報表、單證的製作和傳送。對於危險品倉儲、冷庫、糧食等特殊倉儲,採用溫度、濕度自動控制技術和自動監控技術,確保倉儲安全。

(5)倉儲信息化:是指通過計算機和相關信息輸入輸出設備,對貨物識別、理貨、入庫、保管、出庫進行操作管理,進行帳目處理、貨位管理、存量控制,製作各種報表和提供實時的查詢。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存貨品種繁多,存量差異巨大,出入庫頻率各不相同。要提高倉庫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貨物周轉,實施精確的存貨控制,必須進行計算機的信息管理和處理。倉儲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倉儲效率、降低倉儲成本的必要途徑。

(6)倉儲管理科學化:是指在倉儲管理中採用合理、高效、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倉儲管理科學化包括管理體制、管理組織、管理方法幾個方面。採用高效化的組織機構,實行規章化的責任制度,建立動態的獎勵分配製度,實施有效和系統的職工教育培訓制度。倉儲管理科學化是實現高效率、高效益倉儲的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