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蜈蚣橋

修文蜈蚣橋

"蜈蚣橋

蜈蚣橋,又名龍源橋,位於修文縣城西10公里處蜈蚣坡。南北向,橫跨花橋河,系古代龍場驛(今修文)至六廣驛(今六廣)之重要津梁。 蜈蚣橋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為奢香夫人所建。奢香被貴州都指揮使馬曄藉故鞭笞後,忍辱負重,馳赴京師,向朱元璋告發馬曄。朱元璋為安定西南邊疆,忍痛處理了馬曄,便問奢香何以為報。奢香表示,願開山鑿石,辟結中原驛道。回到貴州,開闢龍場九驛,修建水西石橋。其中,蜈蚣橋位居十橋之首。橋建成後,歷經多次維修、重建。據鐫於正德六年(1511年)的《建十橋碑記》記載,蜈蚣、秀水、麥稼等“水西十橋”,乃貴州宣慰使安氏父子為之。“自成化己丑始事,至丙午迄功,歷世以三。”所謂“歷世以三”,即從成化五年(1469年)至二十二年(1486年)的17年間,經歷安觀、安貴榮、安佐三任宣慰使。到萬曆年間,安國亨又重修水西十橋,並將蜈蚣橋改稱“龍源橋”。據鐫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的《重修十橋碑記》記載,蜈蚣橋因“六廣之役”毀於兵燹,萬曆十九年(1591年)二月重建,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落成。 現存之蜈蚣橋即龍源橋為三孔石拱橋,長64米,寬11米,高9米。兩側建有石欄,欄板20塊,透雕雲雷紋;望柱22根,圓雕石獅子。相傳一天晚上,野馬踐踏麥子,地主差人追趕,追至橋頭,馬變成獅,蹲坐於橋欄望柱上。次日,又派家丁擊打橋上石獅,故今石獅殘缺不全。 蜈蚣橋改稱“龍源橋”,實與安國亨有關。安國亨於隆慶年間在修文陽明洞題刻“陽明先生遺愛處”摩崖,萬曆二十年(1592年)為水西大渡河橋撰寫《水西大渡河建石橋記》,均署“龍源安國亨”。安國亨因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向朝廷奉獻大木有功,被封為舍人,賜官帶,行宣慰使事。隆慶二年(1568年)以擅兵仇殺被革。萬曆九年(1581年)復出。在任期間,鼓勵開墾,勸以農桑,察看貧者,賦予牛具種子,頗得民心。對於修橋鋪路,更是樂此不疲,其主持修建的龍源橋和支持修建的水西大渡河橋,對研究明代古驛道、水道及橋樑建築具有一定的價值。省政府於1982年2月將蜈蚣橋和水西大渡河橋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