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坪鄉

灑坪鄉

灑坪鄉位於修文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約28公里,距貴陽市中心約68公里。東接小箐鄉,南連谷堡鄉和清鎮市,西與黔西縣毗鄰,北抵六廣鎮,海拔在840-1468米之間。境內多山地、丘陵,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

基本信息

簡介

灑坪鄉位於修文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約28公里,距貴陽市中心約68公里。東接小箐鄉,南連谷堡鄉清鎮市,西與黔西縣毗鄰,北抵六廣鎮,海拔在840-1468米之間。境內多山地丘陵,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全鄉總面積85.7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共134個村民組,居住著漢、苗、彝、布依等民族,共3693戶,16317人,其中農業人口16042人。

交通及資源

內交通通訊便利,18.5公里的縣鄉公路橫貫鄉境東西,鄉村公路縱橫交錯,目前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長80餘公里;程控電話和移動通信網路覆蓋全鄉,全級程控電話裝機500餘門,與省內外聯繫極為方便。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煤炭儲量在1億噸以上,燃燒值在7-8千卡之間,鋁土礦儲量在3千萬噸以上,含鋁量高達75%;鐵礦儲量超過2千萬噸,含鐵量在60%以上;貓跳河流經境內河段落差在千米以上,水能資源豐富,有裝機容量1萬千瓦的水電站一座。正在建設年產30萬噸和15萬噸煤礦各1家;五老山、北莊一帶的探礦工作已初見成效,目前已探明煤、鋁礬土等礦產資源儲備量,正在規劃設計在五老山一帶建設45萬噸煤礦一個;進行梯級開發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貓跳河紅岩電站(六級電站)坐落在鄉境內的貓跳河上。

農業

全鄉可耕地面積18270畝,其中稻田3450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黃豆大蒜為主。有一萬畝以上可供開發利用的非耕地,適宜發展養殖業和經果林業。近年來,該鄉調整產業結構,已建成黃花種植基地2500畝,大蒜基地308畝,次早熟蔬菜基地300畝,經果林基地2000畝,供肉牛養殖的皇竹草種植基地500畝,興建秸稈氨化養牛基地一個,年產肉牛可達1000頭以上。

地理環境

鄉境地勢東南傾斜,北高西低。海拔最高點五老山1468.2米,最低點陽橋村花地河782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950米至125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呈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徵,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期,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3攝氏度至16攝氏度之間,平均降雨量在1185毫米左右,農作物一年兩熟,出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馬鈴薯、油菜和烤菸。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緊緊圍繞。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以“水、電、路、氣、房、林、電視、電話”十字方針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集鎮建設取得突破,路燈、農貿市場、客車站、排污溝、人行道等功能設施不斷完善。90%以上的民眾基本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農村“四改一氣”建設完成2680套,森林覆蓋率達31%,2257戶農戶通過“改茅”和危改工程喜遷新居,累計發展有線電視用戶338戶,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電視和電話。

自然風光

自然風光迤邐,人文底蘊深厚。未經開發的貓跳河,宛如一位儀態萬芳、風姿綽約的少女,藏在深山,鮮為人知。河流屬烏江水系,流經鄉境總長23.5公里,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水清,谷險,峽深,景幽。上游承接天生橋順流而下2公里處,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貴州通往畢節古驛道上有“十橋之冠”美譽的蜈蚣橋凌駕於貓洞河之上,歷經500多年的河水侵蝕及數百次山洪衝擊,橋身至今仍雄姿猶在。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側“雨花寺”建築規模宏大,遺址尚存。在當地流傳至今的奢香夫人與蜈蚣橋、雨花寺、桃花井的佳話餘音繞耳,古韻濃郁。中游的三岔河,波平如鏡,碧綠清澈,與河畔媧皇臥龍山渾然一體,大有懷擁碧玉之勢。坐落於河下游容量3040萬立方米的紅岩湖,水碧山青,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適宜旅遊、度假、休閒。在四季長青、奇峰異石、野生動植物保護完好的貓跳河峽谷,有聳立於顯崖挺拔偉岸的小倉山石筍——石祖岩,有形似窈窕淑女站於峭壁之上亭亭玉立的山峰——美女峰等多處景點。沿河一帶上萬畝草場沿坡而下,被譽為“彩虹坡”,讓人置身其中有如到了廣闊無邊的草原,是一個休閒度假的好地方,貓跳河生態科普旅遊區開發態勢正在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