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包圍網

起因

起因1570年1月,織田信長送給足利義昭"條書",限制足利義昭不得乾什麼,削弱足利義昭的權力。足利義昭當然很不滿意,便秘密聯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長這個公敵"。

信長包圍網的形成

率先回響足利義昭號召的是越前的朝倉義景。為此,在1570年4月,織田信長率領大軍遠征越前,討伐朝倉。 織田軍很順利地攻下了金崎,正準備繼續進攻時,突然傳來不好的訊息︰淺井長政背叛了織田信長,投向了老盟友朝倉。這樣一來,織田軍便陷於淺井,朝倉的夾擊中,織田信長只好下令撤退。羽柴秀吉自告奮勇殿後。這就是金崎撤退。 織田信長對淺井長政的背叛非常惱火,在2個月後,便聯合德川家康討伐淺井,在姊川會戰中擊敗淺井,朝倉聯軍。 雖然取得了姊川會戰的勝利,但是織田信長的困境卻越來越嚴重︰本願寺和延曆寺先後和織田信長對立,伊勢爆發長島一向一揆,甲斐的武田,越後的上杉也回響足利義昭的號召,與織田信長為敵;西國的毛利從水上援助本願寺,加上以前的淺井,朝倉和三好家,信長包圍網形成了。

信長包圍網的瓦解

為了打破這個信長包圍網,織田信長首先對延曆寺下手,於1571年9月焚毀延曆寺。 1572年,真正的危機來臨了。當年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開始出兵上洛,並於12月在三方原大敗織田和德川的聯合軍。得知這一訊息後,足利義昭次年2月在二條正式起兵,對抗織田信長。 可是足利義昭實在是算錯了帳。武田軍的確大獲全勝,可是就在足利義昭起兵2個月後,武田信玄病死在上洛途中,武田軍只好退了回去。這樣一來,在7月,足利義昭兵敗被流放,室町幕府滅亡。 武田軍上洛的失敗使得信長包圍網開始崩潰。1573年8月,在流放足利義昭後,織田信長成功地攻下了朝倉和淺井的居城,朝倉,淺井滅亡。1574年,織田信長鎮壓了長島的一向一揆。 1575年,武田軍再次上洛。但是這次他們在長筱被織田德川聯軍大敗,重臣幾乎全部陣亡,武田家當主武田勝賴倉皇逃回甲斐。 織田軍在擊敗武田軍後,勢力更加強大,於8月鎮壓了越前的一向一揆。信長包圍網事實上已經瓦解了。 織田信長這時可謂春風得意,於1575年11月讓位給長子織田信忠,並送給他美濃、尾張2國,自己作了"太上皇"。 1576年2月,織田信長移居安土。這座規模極大的居城完全不是當時那種堡壘形式,而是行政軍事的新型城堡,向天下顯示著織田信長的權威和野心。

信長包圍網

信長包圍網參加“信長包圍網”的主要勢力有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本願寺領導的一向宗徒、紀伊的雜賀黨、毛利輝元以及六角、三好(包括松永)等被信長掃蕩殘餘下的勢力,在地理上幾乎對信長形成了全包圍。這些勢力有的原本與織田家有著良好關係,有的互相之間矛盾重重(如淺井與六角,三好、松永與足利義昭都是仇敵)。與其說是義昭的號召,不如說是共同的威脅使他們拼湊到了一起。信長周邊的大名在,只有盟友德川家康堅定地支持著他。
元龜元年(1570)四月,信長以朝倉義景拒絕進京參見將軍義昭為藉口而進攻越前,由於淺井長政的背棄,被迫撤軍,六月二十八日,朝倉、淺井聯軍在姊川之戰中被織田、德川聯軍擊敗,織田軍還趁勢奪取了淺井家的橫山城。然而八月至九月,當大場地區的三好三人眾及其支援者石山本願奪與組田軍戰鬥膠著之際,朝倉、淺井軍乘虛復舉進攻近江國的織田領地。織田方的織田信治、森可成等在佐和山城戰死。信長急忙從大阪回援,朝倉、淺井軍遁入比睿山,總人數越3萬的軍隊依仗比睿山的天然險要與織田軍打持久戰。此時其它戰線上的反信長軍又開始攻擊。給四面楚歌中的信長帶來希望的是正親町天皇要求僵守在比睿山的雙主休戰撤軍的建議,朝倉義景考慮到入冬以後至越前的歸路將被大雪遮斷,同意暫時休戰,信長因比得以擺脫窘境。
次年,伊勢長島的一向宗徒襲取了尾張小木江城,城主織田信興(信長之弟)戰死。五月,數萬織田軍進攻長島以慘敗告終,氏家卜全戰死。九月十二日,包圍網的中心比睿山延曆寺被信長燒毀。但此舉一時並未為信長的被動處境帶來多大起色,由於本願寺一向宗徒的加入,朝倉、淺井率喪失的戰力得到一定補充,以及足利義昭也有號召段內小大名起兵的可能,織田軍的力量僅能滿足維持戰線而已。
就在信長焦頭爛額之際,義昭的希望之星武田信玄終於一鳴驚人。元龜三年(1572)十月,武田信玄及北條家的援軍共25000人從信濃收入遠江,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山縣昌景率軍5000進攻三河,秋山信友率軍2000向美濃進發----所有這些目標都屬於德川、織田領地。武田信玄數年前占領今川家的駿河時還組織了水軍,這次一併調用,海陸並進,其勢直指京都。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此時總兵力約1萬人,其中除去各支城的守備兵力,實際決戰用兵力僅百千人。信長則因為各地戰況的逼迫,只派出由佐久間信盛和平手政秀率領的3000救援軍。
轉眼之間,遠江國內德川方的城大半陷落,武田的軍則直逼家康的居城濱松城(在遠江、三河交界處)。鑒於實力相差懸殊,家康決意守城不出。然而,武田軍竟然不顧濱松城,一口氣西進三河。這對於家康來說是危險的。如果不出戰拱手讓出三河,將被切斷與織田家的聯繫而陷於包圍,幾乎不可能再有勝機。十二月十二日,當武田軍的細長佇列通過濱松城西北方的三方原高地時,家康冒險出擊,以圖從背後偷襲,一鼓作氣打亂武田軍的陣腳。但武田信玄不愧是作戰高手,鬼使神差地察知了家康的行動,立即命令全軍反轉,後隊改前軍,前軍變後隊。當德川軍趕到三方原時,悲哀地發現武田軍已列成魚鱗陣等待著他們。此時撤軍必將受追擊而全軍覆沒,家康背水一戰,以鶴翼陣突擊武田軍。雖然突破了武田軍的前陣,但在信玄下令全軍出擊後,德川軍終於承受不住而崩潰,家康狼狽逃回濱松城。
隨後武田軍又攻陷了三河野田城,形勢一片大好。可是到這兒武田信玄的氣數盡了,他突然發病(一說在進攻野田城時負重傷)且病勢嚴重,次年(1573)在回甲斐的途中病死於信濃國的駒場。此前,在近江,拖住信長大軍的朝倉軍突然撤回越前,也許朝倉義景並不想成為信長的偉大包圍計畫中的一個棋子,而欲作壁上觀,收漁翁之利。總而言這,最初因為利益而凝結的“信長包圍網”現在又因為利益而逐漸解體,以致最後被信長各個擊破。

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年表與事件

永祿12年(1569年)織田信長對將軍足利義昭提出《殿中御掟》9條進行權力限制。
永祿13年(1570年)織田信長對將軍足利義昭就《殿中御掟》進行追加,進一步限制了將軍的權力。 同年足利義昭秘密緻信各大名同討織田信長。
4月20日,織田信長出兵征討拒絕上洛覲見朝廷和新將軍的朝倉義景。
4月23日,日本改元元龜元年。
元龜元年(1570年)
4月27日,盟友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出兵突襲織田信長。
4月28日,織田信長收兵回撤。史稱“金崎退兵”。
5月21日,織田信長安全撤回岐阜。
6月 1日,六角義賢進攻長光寺城。
6月 4日,柴田勝家在長光寺城打敗六角義賢。
6月28日,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於近江姊川擊潰淺井朝倉聯軍,史稱“姊川之戰”。
8月20日,織田信長出兵征討野田城,福島城的“三好三人眾”。
8月26日,野田城,福島城之戰爆發。
9月12日,本願寺顯如指名織田信長為佛敵。
9月16日,淺井朝倉聯軍進攻坂本口。攻陷宇佐山城。
9月24日,織田信長出兵迎戰淺井朝倉聯軍。
11月21日,伊勢一向一揆起義,攻陷小木江城。織田信長之弟織田信興戰死。
11月28日,織田信長與淺井朝倉聯軍停戰。
元龜二年(1571年)
4月29日,武田信玄進攻德川家康的三河吉田城。
5月 6日,淺井長政進攻橫山城,被木下秀吉擊敗,敗退。
5月12日,織田信長出兵征討伊勢長島起義軍。
9月12日,織田信長火燒比睿山延曆寺。
元龜三年(1572年)
1月13日,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在利根川對峙。
3月 5日,織田信長出兵江北,逼退淺井軍,移兵京都。
7月19日,織田信長在近江打敗淺井長政,淺井軍退入小谷城固守。
7月29日,朝倉義景出兵救援淺井長政。
9月16日,織田信長分兵回撤岐阜城。同月織田信長再此增加條書進一步約束足利義昭。
10月3日,武田信玄開始上洛。
12月23日,武田信玄於三方原擊潰織田德川聯軍。史稱”三方原之戰“。
元龜四年(1573年)
2月,將軍足利義昭正式舉兵反抗織田信長。
2月29日,柴田勝家等人將今堅田築砦的叛亂鎮壓。
3月25日,足利義昭屬細川藤孝,荒木村重叛投織田信長。
4月 3日,織田信長進入京都包圍足利義昭占領的二條城。足利義昭請朝廷講和,織田信長退兵。
4月 7日,織田信長進攻六角義治的鯰江城。
4月12日,武田信玄歿於上洛途中,享年53歲。武田軍撤軍。
5月22日,織田信長於佐和山城修建戰船。
7月 3日,足利義昭再此興兵。留伊勢貞興,三淵藤英據守二條城,前往槙島城。
7月 5日,戰船建造完成。
7月 6日,織田信長乘船橫渡琵琶湖進兵二條城。
7月 9日,足利義昭方伊勢貞興,三淵藤英開城投降織田信長。織田軍轉往槙島城。
7月18日,織田信長攻陷將軍足利義昭的槙島城,並將其流放。室町幕府滅亡。
8月 8日,織田信長出兵征討淺井長政。
8月12日,織田信長攻陷大岳大築城和丁野山丁野城,切斷了朝倉軍與淺井軍。
8月14日,織田信長於近江刀彌擊潰朝倉義景,史稱”刀彌坂之戰“。
8月20日,朝倉義景於賢松寺被家臣朝倉景鏡逼亡,享年41歲。朝倉家滅亡。
8月28日,織田信長攻陷淺井長政的小谷城,淺井長政自盡,享年29歲,淺井家滅亡。
9月 4日,織田信長回兵佐和山城,派柴田勝家攻擊鯰江城。不日六角義治降伏。
9月24日,織田信長出兵征討伊始長島起義軍。
11月,若江城的三好家老羅尾左近等人秘密開城,三好義繼自盡,享年25歲。三好家滅亡。
12月26日,回響包圍網的松永久秀再次向織田信長投降,被接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