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主任

信訪主任

信訪主任,是指被信訪局聘請的臨時主任李華成,因為其不斷上訪,並且熟悉相關法律,2013年10月青羊區信訪局聘請李華成擔任信訪調解室主任。由於工作4個月感到無力主動辭職,回歸正常生活。

人物簡介

信訪主任信訪主任
李華成是青羊區的“資深”訪民,較之其他訪民,李華成可以稱為“法學專家”。2009年李華成從北京上訪回來後被拘留9日。走出拘留所後,他花了數百元錢買了法律書籍,自學法律。2007年,青羊區徵用李華成7畝多承包地及附著物。由於拆遷方與李華成就土地上樹木的數量未達成一致,因此未達成賠償協定。
2009年6月,李華成承包地上的建築物及附著物被強征。他開始上訪。這一年,時任成都市長李春城大規模推進舊城改造,金牛區還發生了唐福珍自焚事件。
除了“記不清多少次”到區政府、市政府及省政府上訪外,李華成幾乎每年都“進京上訪”一次。最初的矛盾只是因為征地款談不攏,但在信訪過程中矛盾的雪球越滾越大。李華成從北京上訪歸來,青羊區公安分局以“非法攜帶證據”對其行政拘留,李華成認為此舉違法;2011年,李華成的兒子報考軍校,因為李華成的上訪行為導致兒子政審無法通過;他甚至將路上遭遇的車禍視為相關部門的報復。自我評價為“固執”的李華成將上述種種遭遇算成總賬,他向青羊區政府開出了數百萬元的賠償價格。但被拒絕。有街道辦領導評價李華成“鑽牛角尖”、“漫天要價”。
李華成等村民被徵用的土地,已建成一個占地千畝的高爾夫球場。通過申請信息公開,李華成發現球場沒有獲得成都國土部門批文。他幫助媒體完成了調查。

工作內容

信訪局聘請李華成,是覺得他熟悉土地政策、善於講道理,上訪的經歷也使他了解訪民心態。
他在談話中總不時流利地背出某法律的某具體條款。每次提到法律的名稱,前面一定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7個字,以強調權威性。
李華成考慮到自己平時也要去區信訪局上訪;順便工作還可以掙些錢養家。他接受了這份工作。
每周二,李華成都要接待四五個訪民。李華成否認有成就感,相反,由於沒有任何權力,李華成在調解時總有“無力感”。
譚偉第一次調解時,李華成將譚偉帶到區領導跟前,說“請儘快依法依規處理他的問題”。但譚偉的問題始終未解決,直到現在。
接待訪民時,信訪局領導總是給李華成配個“秘書”,李華成發現,他說了什麼,領導會很快知道。
唯一讓他覺得高興的是,他可以近距離向區裡的接訪領導和信訪局領導提出建議,這在以前不敢想像。

訪民評價

5位曾被李華成“調解”過的訪民都說,儘管知道李華成並沒有權力,有些話也只是敷衍,但得知李華成的訪民身份後,牴觸情緒小,會認同他說的話。蘇坡街道辦轄區另一位訪民譚偉用“防彈衣”來形容李華成的工作。“他幫忙先安穩訪民情緒,領導接訪時,訪民就沒有那么大脾氣了。”

辭職

新聞報導新聞報導
工作中尤為讓李華成鬱悶的是,一些訪民覺得他被信訪局“招安”了,許多認識的訪民對他敬而遠之。工作的無力感、訪民朋友的疏離令李華成動了“離職”的念頭。2013年12月,李華成得知工資出自他所在的街道,名目為信訪勞務費,“聽說就是維穩經費”。這令他更為失落,此前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工資是信訪局發放的,這個訊息令他感到“原來讓我坐在這裡也是維穩。”此後有訪民來調解室,發現是熟人李華成,覺得熟人好辦事,但李華成冷冷地說“其實我是弼馬溫。”2014年1月,李華成提出“辭職”,2月份以後,再也沒到信訪局上班。辭職後,李華成回到了熟悉的生活:他在荒坡種菜,間或打些零工,利用閒暇時間上訪。走進信訪局,再也沒有人喊他“李主任”。但了解李華成的人發現,“李主任”的經歷讓他發生了改變。在聊天中,李華成經常提到“國家發展”、“法律尊嚴”、“作風建設”等詞句。
面對記者,李華成將至今不簽補償協定歸結為:自己保護耕地的意識極為強烈。他還緊鎖眉頭講述兒時餓肚子的經歷。儘管不經意間,他承認了當初沒有達成補償協定,是覺得補償款少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