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祖籍江蘇吳縣。1948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1950年獲美國凡得堡大學理學院理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1年被聯邦德國《色譜快報》聘為編委。1983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0年研製成功SG--1型氣相色譜--微波電漿發射光譜聯用儀,填補了我國一項空白。著有《真充氣相色譜》、《高效液體色譜固定相》等。
貢獻
由她領導完成的主要成果:“氣相色譜法預測變壓器潛伏性故障”,被全國29個省市的電力部門廣泛採用,為保證中國電力部門的安全生產作出了貢獻;“1000系列”高性能氣相色譜儀的研製成功,促進了中國氣相色譜儀的生產水平,改變了高性能氣相色譜儀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氣相色譜—微波誘導電漿發射光譜聯用儀”,是當時國際上僅有的兩台之一,這項成果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在她的領導下研製出了中國第一代毛細管色譜柱,此後所研製和開發的毛細管柱有50餘種,為中國氣相色譜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
簡歷
1926年8月11日 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吳縣。
1948年 上海私立聖約翰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畢業、理學學士。
1950年 美國私立範得比爾脫大學研究生院畢業、理學碩士。
1950年7月-1958年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題目組長、代理室主任。
1958年至今 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年晉升為副研,1980年晉升為研究員。曾任題目組長、室主任、副所長、學委會副主任、主任。1986年起任分析化學博士導師。
1986-1990年 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7年8月至今 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測試中心主任。
1989年至今 任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分析化學組中微量分析委員會和色譜分離委員會委員。並曾擔任《Analytical Chemistry》、《Chromatographia》、《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學》、《分析儀器》等雜誌的編委和《色譜》的副主編,現任《The journal of thechnoloy for Bioresearch》、《燃料化學學報》編委和《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的主編。
生平介紹
俞惟樂,1926年8月11日出生於上海。1905年畢業於美國田納西州范比爾脫大學研究生院有機化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同年,她積極回響祖國的號召回國工作,於1958年服從組織分配來到條件艱苦的西北參加組建蘭州石油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俞惟樂從1955年開始從事氣相色譜技術的研究,她不僅重視學科基礎的研究,而且注重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分析問題,並積極組織推廣套用。早在50年代初,針對當時國家建設的需要,她建立了天然氣和石油裂化氣中C1-C5含量以及天然氣中稀有氣體含量的分析方法。接著,她克服困難,輾轉國內許多地區,對天然氣和稀有氣體資源進行了普查,為當時的燃料工業部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
70年代初,中國國防急需研製航空潤滑油和液壓油,俞惟樂領導課題組克服了儀器設備缺乏和無資料可借鑑的困難,出色地完成了99-74工程分析任務,為研製航空潤滑油和液壓油的成功研製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這項成果獲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在解決變壓器潛伏性故障的預測這一難題過程中,她深入第一線,與供電局的同志一起多次普查了蘭州供電局所屬各供電所以及劉家峽水電站的變壓器油中的溶解性氣體組成,成功地建立了套用氣相色譜對變壓器潛伏性故障進行預測這一先進方法,為保證電力部門的安全運行作出了貢獻。該方法在全國29個省市推廣使用後,受到了電力工業部門的好評,在工農業生產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成果獲得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此外,她領導的研究室承擔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強化採油”中油田化學劑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一整套的分析技術用於全國各大油田,該項成果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她正承擔國家攀登B“注采液中化學劑分析方法研究”。
俞惟樂一貫主張分析方法必須結合實際需要,達到量大面廣的必須使分析方法儀器化,因此她非常重視國內分析儀器的發展。她提出了“氣相色譜—微波電漿發射光譜聯用”的研究課題,在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的協助下,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台SG-1型色譜—原子發射光譜聯用儀,而在當時國際上僅有英國的ARL 公司成功地研製出了同類的儀器。這一研究成果獲得1982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在“氣相色譜—微波電漿發射光譜聯用法的研究”中,較系統地研究了化合物結構對信號的影響及其校正規律,建立了選擇性分析有機化合物中含氧化合物和氘標記化合物方法,以及快速判斷一些實際樣品中雜質和成分的方法。此項工作屬創新結果,受到了國際上的好評。因此俞惟樂應邀在1990年的美國化學年會上做了特邀報告,並收錄在Uden教授主編
的《Element-Specific Chromatographic Detection by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一書中。1980年俞惟樂組織和承擔了國家科委下達的1000系列高性能氣相色譜儀研製任務。1984年通過國家科委組織的鑑定,由上海和四川分析儀器廠組織生產,使國產氣相色譜儀達到國際上70 年代中期的水平,為改變中國高性能色譜儀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作出了貢獻。她還指導了SY-202離子色譜儀的研製,該項成果達到了國外同類儀器的水平,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1990年後,她組織有關人員自行研製了超臨界流體萃取裝置和多通道數據處理機等,均已通過有關部門組織的鑑定;此外還協助北京新技術套用研究所和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完成了兩種型號毛細管電泳的研製,分別通過了北京市科委和機電部組織的鑑定。
科學研究
俞惟樂特別重視分析儀器關鍵部件的研究,如:毛細管柱、液相色譜柱的填料以及色譜聯用儀接口的研究等。從70年代始,在她的領導下開展了毛細管色譜柱的研究,提出了有機膠法製備毛細管柱的新方法,其特點是:製備的毛細管柱柱效高且重複性好,能適合於塗漬各類型的固定相。1976年這一新的制柱方法成功地用於毛細管柱的批量生產,從而產生了中國第一代商品毛細管柱,曾獲1978年科學大會獎和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後,研製和開發的玻璃、石英毛細管柱有50餘種,成為中國毛細管品種和規格最全的單位。其中大口徑毛細管柱Al2O3PLOT、Para PLOT柱、環糊精系列手性毛細管柱、毛細管電泳塗層柱都很有特色。這些毛細管柱被廣泛套用於中國的各行各業,為推動中國毛細管色譜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
俞惟樂非常重視色譜領域的基礎、套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探索。80年代以來,先後承擔了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涉及的領域有:多維色譜—多維檢測技術、環境分析、高效毛細管電泳、色譜手性分離、生物大分子分離、臨床分析、西北野生植物資源的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達到或接近了國際水平。氯代二苯並二惡英(TCDD)雖然在環境中含量極低,但屬於極毒的環境污染物,因此國際上十分重視有關TCDD的分析測定方法的研究。俞惟樂考慮到國內尚未建立TCDD的測定方法,因此申請並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她指導博士生邱月明採用多維分離/多維檢測和多離子檢測等技術建立了測定環境中ppt級2,3,7,8-TCDD的方法,獲1991年蘭州分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她將高速逆流色譜技術套用於植物化學,此工作受到了植化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她還對西北地區的野生藥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進行了研究,先後分離出多個有生物活性的二萜生物鹼,為甘肅野生植物資源利用提供了依據。
1990年以後,俞惟樂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與套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檢測器、液相色譜用的生物大分子製備分離型填料、超臨界流體色譜在環境分析中的套用以及色譜(氣相色譜、毛細管電泳和液相色譜)的手性分離和臨床分析等分析化學的國際前沿領域。由她指導的研究生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俞惟樂在進行科研工作的同時,還執筆和組織編寫了《氣體分析講義》、《氣相色譜法》講義、《填充氣相色譜》等專著和編寫論文報告近100篇,在理論和套用方面都顯示了較高的學術造詣。
俞惟樂通過在國內講學、舉辦學習班和承辦學術會議等方式培養人才,促進交流,為中國的氣相色譜隊伍的成長和學科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同時,她經常活躍於國際學術舞台上,曾多次到聯邦德國、美國、日本、荷蘭、瑞典等國參加學術會議和講學,並參與組織了4次國際會議。1987年,她接受日本振興會的邀請到日本東京大學、大阪大學、福岡大學等進行為期一月的講學。她不斷把國外最新的色譜理論和技術介紹到國內,如1979年她將彈性石英毛細管柱帶回國內廣為宣傳,在80年代後期又將毛細管電泳技術在國內的學術會議上作了介紹;同時她應國外學者或學術團體的邀請不斷把國內科研及學科發展的情況介紹到國外。1980年應美國《Analytical Chemistry》的邀請,作為中國分析化學中氣相色譜領域的代表,首次比較全面地向國際上介紹了新中國30年(1949~1979年)在氣相色譜領域中取得的成就,使國際上第一次對中國這一領域的研究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提高了中國在分析化學學科中的地位。1988年應邀在美國加州舉辦的電漿光譜年會上作“氣相色譜用的微波電漿發射光譜檢測器在中國的發展和套用”的報告,這一報告後來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JAAS[1988,3(7):893]。在作上述報告前與Udan教授的談話內容也發表於JAAS[1988,3(7):929]。
人物評價
1980年以來(1986年擔任分析化學博士生導師),俞惟樂已培養研究生21人(其中博士生13人),他們現已陸續挑起科研重擔,成為該學科的接班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俞惟樂積極參政議政,她是第五屆至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甘肅省人大常委,甘肅省民盟副主任。由於俞惟樂在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榮獲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
俞惟樂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頗為嚴格。她所選的課題大都是分析化學的前沿課題,鼓勵年輕人要思維活躍,她認為這樣才能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她建議研究生要注意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持他們勇挑重擔,成為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她督促研究生經常閱覽最新的外文文獻。她要求研究生不僅要知道分析化學領域的最新動態,而且要記住是哪個研究組的工作和導師的名字,以便了解國際上領先的研究組的發展動向。俞惟樂非常恪守科研道德,她不主張在她未參加的工作的論文上署上她的名字,即使是她幫助修改外文,也是這樣。她經常教導研究生們要艱苦樸素,遵守科研道德,尊重他人勞動,告誡他們“做學問應該先學會做人”。她還十分關心研究生們的生活,在周末常去研究生公寓了解他們有什麼困難,並幫助解決。因此她深受其同事和研究生的尊重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