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革命
俞嗣如(1892—1978) 原名契如,別名慰曾。祖籍江蘇丹徒,後遷居陝西省西安市。1909年,俞嗣如考入陝西法政學堂,從此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立志推翻清王朝。1911年10月,參加陝西辛亥革命,先後擔任革命軍兵馬都督府參謀處文牘員、陝西軍政處司法籌備處科員和鹹寧縣草灘分縣知事等職。後因張鳳翽受騙進京,陸建章奉命督陝,陝西辛亥革命夭折,俞嗣如憤而復入陝西法政專門學校(原陝西法政學堂),畢業後,出任該校學監。
1916年6月,在陝軍支持下,陳樹藩逐陸主陝。俞嗣如再次步入仕途,歷任陝西省警務處兼省會警察廳科員、陝西省長官公署總務科科員和米脂縣知事等職。他為官廉正,關心民瘼,與當時的一般貪官污吏相比,可謂鶴立雞群的佼佼者。
吳佩孚執掌北京政權後,下令閆相文、馮玉祥部入陝驅逐段系陳樹藩部,1921年7月,陳兵敗退入漢中,俞嗣如也由陝北返回西安閒居。10月5日,在王友直等人的支持幫助下,俞嗣如自籌資金,創辦《新秦日報》並出任社長,同時兼任西安報界公會會長。從這時起至1925年5月,他領導這家民辦報紙,堅持宣傳民意,刷新陝政的宗旨,大膽揭露陝西省省長劉鎮華等人種植鴉片、剪除異己、盜賣文物等罪行,雖屢受迫害而不改初衷,受到了進步人士和民眾的支持與好評。
1925年5月,劉治洲主陝後,俞嗣如應邀重返政界,先任陝西省長官公署參議,繼任鹹陽縣知事。劉鎮華率鎮嵩軍圍困西安後,他積極協助二虎堅守西安,歷盡艱辛。圍解後,馮玉祥再次主持陝政,俞嗣如遂隻身南遊,寓居《新秦日報》上海辦事處。
佛法因緣
俞嗣如宦海浮沉,三起三落;堅守西安七個多月,軍民死傷餓死五萬之多。個人的坎坷和民眾的苦難,促使他一心向佛。1927年春,俞嗣如在上海皈依印光法師,從此,成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同年秋,俞嗣如居士由滬返陝,開始在西安進行各種佛事活動。翌年三月,陝西省佛教學會改選職員,居士當選副會長。自後,居士一直在陝西佛界供職,先後擔任陝西佛教會常委、常務理事,陝西佛教青年會董事長等職。
民國個八年(1929)後,鑒於陝西連續五年遭受旱澇等災害,城鄉經濟破產,民眾痛苦不堪,居士遂大力從事慈善事業。居士曾與張子宜等人在長安縣太乙宮創設孤兒院,救濟教養長安、戶縣、藍田等縣無家無依的少年兒童。居士還在西安鐘樓附近設立安樂茶號,並於長安縣杜曲設立該號分號,向僧伽和貧民施捨各種素食。
俞嗣如居士宣傳佛化不遺餘力,除在省佛教會,省佛教青年會定期組織宣講佛典外,還在《新秦日報》增設佛光周刊,每周一期,宣傳佛理,報導全國佛界新聞。居士注重發展佛教徒,1934年1月陝西佛教青年會成立時,僅有成員300多人,但是,在居士的努力下,是年底,該會會員便激增至一千多人。居士十分重視佛事活動,不僅按時參加臥龍寺的各項佛事活動,而且在家中設立佛堂,日夜按時誦經念佛。
弘法利生
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加緊迫害和經費拮据等因,居士不得不決定關閉報社。繼續推行慈善事業。此後,居士曾在西安鐘樓附近創辦安樂飯莊,為過路僧伽和災民提供紫食,另外居士還經常向孤兒院施衣施食。抗戰爆發後,俞嗣如居士將主要精力用於主辦《新秦日報》。居士不僅在該報宣傳國共合作共同抗日,而且還代印中共在重慶創辦的《新華日報》,並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提供油印機等印刷用品。國民黨當局聞知深為不滿,下令沒收了該報社的部分機器設備,並派陳義等特務為該報編輯,監視居士聯共抗日活動。1943年秋,國民黨當局買通報社隔壁上海鋼筆大王周憲章,有意製造汽油燈失事事件,一把火幾乎燒光了整個報社。居士毫不氣餒,慘澹經營,迅速出版發行了四開版的《新秦晚報》。1944年4月,該報刊登了胡宗南部與西安警備司令部火併的醜聞,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於是,衝突雙方及國民黨省黨部惱羞成怒,一齊向報社施加壓力,致使該報一度停刊。
新中國成立後,俞嗣如居士自覺與共產黨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居士先後擔任過西安市政協委員、市佛協理事等職。在發動佛教徒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宣傳佛化和發展佛教徒以及積極參與修復興善寺殿宇等方面,都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59年,居士和其他市政協委員出外參觀三門峽水庫、武漢長江大橋和工廠,思想發生較大變化。返回西安後,居士寫了《佛教徒應自覺學習馬列主義,改造思想跟黨走》的心得體會,在市政協宣讀後引起強烈反響,60年代,居士向市政府提出過修建西安環城公園等提案,獲得了政府和有關方面的好評。
1978年10月,俞嗣如居士因病在建國路十道巷4號家中逝世,省市政協、人大、統戰部、佛教會送了花圈輓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等人發來了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