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皮影

保定皮影

保定皮影是河北保定市流行兩種皮影戲即“老虎調”、“涿州影”,兩種皮影大致都產生於明代,興於清代,衰於民國初年。

河北地方戲——保定皮影
保定皮影保定皮影
保定市流行兩種皮影戲即“老虎調”、“涿州影”。兩種皮影大致都產生於明代,興於代,衰於民國初年。
老虎調曾流傳保定全區,保南多於保北。唱腔無伴奏由演員乾唱(本嗓演唱),風格粗獷、奔放、樸實,與當地語言結合緊密。音樂結構是板腔體與曲牌體的綜合形式。板式有平調、慢板、叫腔、幫腔等,伴奏只有大鑼、大鈸、堂鼓、大鼓等。行當分得較細,如“生”又分老生、小生、娃娃生;“旦”又分為老旦、小旦;“淨”分淨角(武花臉)和大生(文花臉)。劇目多連台本戲,如《四名山》、《中華會》、《七妖傳》、《混元盒》等。
涿州影流傳於保北涿州、定興等地。演出時使用的伴奏樂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揚琴等,並有伴奏音樂,武樂有大鑔、大鐃等。音樂結構屬板腔、曲牌綜合體,主要板式有二板、頭板、琴腔、還魂調,曲牌有“三趕七”等。行當分生、旦、淨、醜,各行當都有自己獨特的唱腔。劇目主要為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如《西遊記》、《白蛇傳》、《三國演義》、《大英節烈》等。用語較為講究,文學性較強,而且通俗易懂,可謂雅俗共賞,在北京演出時有“書演成卷,文盼皮影”之稱。涿州影人最獨特之處是旦角頭像從腦門到鼻尖為一條直線,其他地方的影人是一條弧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