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00米,年平均氣溫16.90 ℃,年降水量 1,480.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油桐等農作物。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40.20 畝(其中:田220.00畝,地2,420.20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11,28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8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2 畝,主要種植油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652.00畝;草地5,612.00畝;荒山荒地4,712.00畝,其他面積45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11戶通自來水,有13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8.31%)。有34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6.52%和47.8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9戶(分別占總數的16.71%和15.9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2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1.00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54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9.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7.21萬元,占總收入的37.68%;畜牧業收入 105.00 萬元,占總收入的36.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93頭,肉牛103頭,肉羊412頭);林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43%;第二、三產業收入28.00萬元,占總收入的9.86%;工資性收入 25.00 萬元,占總收入的8.8%。農民人均純收入 80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9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7人,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是自產自銷。2008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7.68%。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8戶,共鄉村人口3293人,其中男性1746人,女性1547人。其中農業人口3263 人,勞動力1852人。該村以傈僳族為主(是傈僳族、怒族混居地),其中怒族1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36人,參合率62.4%;享受低保2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5.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40 戶,占農戶總數的72.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6所,校舍建築面積660.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距離遠福中學5.00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7人,其中小學生193人,中學生10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40.20畝,有固定資產30.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40人,少數民族黨員40人,其中男黨員34人、女黨員6人。
村委會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76人。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137戶農戶的飲水問題尚未解決;
2、人畜混居的農戶還有540戶,村容村貌有待整治;
3、進村路面差,需要硬化。
今後的發展重點主要是:
1、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種植,力爭達到核桃440畝、漆樹380畝、草果2000畝,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
2、積極發展牛、山羊、生豬為主的養殖,力爭年出牛170頭、山羊610隻、豬1280頭、雞5810隻以上;
3、大力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力爭每年轉移剩餘勞動力31人以上;
4、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860元增加到9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