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80年代,出現馬克思主義小組。
1898年,俄國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明斯克召開。(9名代表參加,未制定黨綱黨章,列寧因流放未參與)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把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章),是俄國無產階級建立的標誌。(內部出現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對立)。
1912年,布爾什維克決定在組織上同孟什維克決裂,成立獨立政黨,稱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
1918年3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改名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
1921年,俄共(布)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作出以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的決定,標誌從戰時共產主義向新經濟政策過渡。
1924年,列寧逝世。
從1925年第十四次代表大會起,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改稱為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
1925年12月,聯共/(布)“十四大”召開。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總方針,重點發展重工業。
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確定農業集體化方針(黨在農村的基本任務是把個體小農經濟聯合併改造為大規模集體經濟)。
1938年,經史達林親自審定,出版〈〈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把個人崇拜從歷史上和理論上完全確定下來。
1953年,史達林逝世。
1952年10月,聯共(布)“十九大”決定將聯共(布)改名為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
1956年,蘇共召開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作了揭露史達林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進行大規模的平反工作。
相關詞條
-
無產階級政黨
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是以爭取、維護無產階級利益,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政治組織。 它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鬥爭的一定階...
發展歷史 主要政黨 -
俄國無產階級報業
在《火》的宣傳、引導下,列寧的建黨思想深入人心。 《新生活報》的革命宣傳,充分體現了列寧倡導的黨性原則。 1917年,《真理報》復刊。
-
政黨學說
政黨學說是關於政黨的系統的理論觀點和體系。是政治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無產階級思想家則注重政黨的階級屬性,揭示了政黨是階級鬥爭的工具這一本質內容。
政黨學說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政黨
政黨即社會中一定階級或階層的活動分子,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有計畫地組織起來的一種政治組織,社會承認它具有組織與擴張其主張的合法權力,它也積極接入到政治生活...
政黨的定義 產生 馬克思觀點 歷史沿革 競爭體制 -
布爾什維克黨[政黨]
“布爾什維克”是俄文“多數派”(Большевики́)的音譯,是列寧創建的俄國無產階級政黨。與之相對的是“孟什維克”,俄語意指“少數派”。在1903年...
發展歷程 意義 建立背景 建立大事 黨歌黨章 -
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
致俄共中央(1918年5月4日) 關於黨綱的報告(1919年3月19日) 關於清黨(1921年9月20日)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論無產階級政黨-列寧專題文集
)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1897年底) “鬥爭協會”告彼得堡工人和... (三)俄國的批評 (四)恩格斯論理論鬥爭的意義 二...11月13日[26日])論工人政黨對宗教的態度(1909年5月13日...
-
拉丁美洲政黨
20世紀80年代,拉丁美洲國家共有各類政黨約250個。在第三世界中,拉美不僅是政黨數目較多的地區,也是政黨產生最早的地區,比亞洲、非洲至少早半個世紀。
拉丁美洲政黨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德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
19世紀中葉隨著工人運動在德國的興起而產生的文學運動。它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1848至1918年為初創時期;1919至1933年為大發展...
德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