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寅

侯正寅,男,出生於1912年12月31日,原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

原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

侯正寅,後名侯振亞,又名侯正寅,也是一位喝著泉水長大的北俎人,他生於1912年12月31日,5歲時母親病故,負債累累,靠其父侯兆榮種地謀生,家境貧寒。
1925年,13歲的候振亞爬山涉水步行500多華里,到山西省平定縣投靠教會辦的晉友中學,在這他結識了河北大名省立第七師範學生趙連城。從趙連城那裡不僅了解到大名七師的一些開明教學方法,還得知王從吾、張衡宇、王冶秋等革命活動家在那裡任教,他非常嚮往這所學校。192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名七師,在這裡他有機會借閱了一些進步書刊,並經常與知心好友交談時事政治的看法,逐漸解開了一些思想上的疑問,從而開始了對革命的追求。1930年經馬宏燦介紹入黨,同年參加反帝大同盟和左翼作家聯盟,先後擔任了大名七師黨支宣傳委員和大名縣委秘書等職務。1931年暑假,冀南特委派侯振亞回沙河成立縣委會並任縣委書記。他回沙河後,即和周庠、王志民在沙河城接頭開會,在九名黨員的基礎上創建了中共沙河縣委。
九一八事變兩周年的那一天,由於叛徒告密,侯振亞在課堂上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押往順德府(邢台)監獄。敵人對他使盡了一切威脅、利誘、逼供等殘忍手段,但始終沒能從他口中得到半點共產黨的組織機密,最後只好把他作為政治要犯,由邢台押往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
草嵐子監獄關押著一大批我黨重要骨幹力量,雖然裡面戒備森嚴,但卻關不住共產黨人的心,他很快與獄中黨組織取得聯繫,並集體向黨宣誓:“頭可斷,血可流,誓死捍衛共產黨的光榮稱號。”後來,監獄簡化出獄手續,只要在“反共啟事”上按個手印就可出獄,但遭到了侯振亞的拒絕,他認為按手印就是叛變,他和難友提出了“紅旗出獄”的口號,只有在革命勝利後,才能獲得解放。
1936年,日本侵略者進攻華北,中華民族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迅速營救草嵐子監獄一大批骨幹出獄,去領導和開闢抗日根據地已成為一項特殊而又緊迫的任務。為此,中共北方局爭得中央的同意,兩次指示監獄黨支部,可按釋放一般政治犯規定,履行“出獄手續”出獄,不履行這個手續就將犯大錯誤。出獄後,侯振亞經安子文介紹,到太原和薄一波聯繫,正式參加了犧盟會,並擔任宣傳委員。1937年9月,侯振亞被派往遼縣擔任縣委書記,1941年,調任沁源縣縣委書記,在沁源縣歷時兩年半的反圍困鬥爭中,殲滅日偽軍隊4200多人,沁源縣被稱讚為敵後抗戰中的模範典型,作為沁源縣的主要負責人,侯振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解放後,侯振亞被調往福建,歷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人事廳廳長、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處書記和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66年冬,當康生拋出所謂“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團”後,侯振亞便成了福建省最大的走資派、大叛徒之一。經過七八年無數次的批鬥毒打、秘密審訊、關押、流放勞改,終於積憤成疾,於1974年8月22日含冤去世,終年六十二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六十一人”冤案得到徹底平反,侯振亞的深冤也得到了昭雪,他的骨灰安葬在福州枕峰山革命公墓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