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42年10月出生,河北省平泉縣人。煙臺開發區康達食品技術諮詢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又名程潤達。1968年畢業於天津輕工業學院,1985年被接納為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學會會員,1988年5月被商業部命名為豆製品專家。在食品工程諸多領域的工藝和設備的理論實踐方面,均有較高的造詣。在豆腐、植物蛋白飲料、大豆分離蛋白、二氧化碳超臨界法提取玉米小麥胚芽油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乃至世界居領先地位。兼通機械、北工、製冷、中醫、文史,博覽儒、釋、道三學。六七十年代,在全國首創了水力真空噴射泵的低位安裝法;設計製造的三頭自動鏜床精度達萬分之一毫米;研製成功高溫糖液冷卻成條機,獲1979年山東省商業廳科技成果獎。1984年發明曲鏈傳動,研製成功新型轉向傳送機,最小轉彎半徑僅3厘米,達到同期美國先進水平,《中國食品報》、(科技信息》等多家媒體廣泛報導。1989年至1991年,在河北省承德露露集團公司任工程師,解決了該廠杏仁露飲料的穩定性和原料杏仁脫苦問題,使杏仁露產量由每年三千噸猛增到五萬噸。九十年代初用鹿鞭、牛鞭、狗鞭等作原料研製成功的滋補保健飲料“三春露”,獲1994年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新產品科技獎。主持籌建過罐頭廠、乳品廠、葡萄糖廠、葡萄酒廠、保健飲料廠、濃縮果汁廠、釀造廠、冷藏廠、餅乾廠、澱粉廠、速溶豆粉廠、大豆分離蛋白廠等數十個食品企業。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其中“曲立文豆腐研究’、“植物蛋白飲料穩定性的研究’、“關於豆腐黃膜生成機理的探討”等,均被美國權威雜誌《化學文摘》收載,存入美國國會圖書館。1987年參與了國家食品專業標準的起草和審定工作;撰寫了《中國調味食品技術實用手冊》的豆製品部分。1995年被國家科委確認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編入《中國科技人才大辭典》。1997年被香港新時代國際文化出版社編入《中華科技精英大典》。1999年被編入《世界名人錄》。
二、四川省中醫現代化研究會會長侯占元(1926~2004),男,河北省武安市人。1938年參加革命,1945年入黨。1949年從事醫務工作。1946—1947年在北方醫學院六縱衛生部接受野戰外科培訓。歷任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助理醫生、外科軍醫、軍藥股長兼手術隊長等職。在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進軍大西南等戰役中,均曾立功受獎。解放後,任涪陵軍分區軍藥股長,兼教育股長及衛校教員,四川省軍區直屬門診部主任助理,兼內科軍醫。1953—1956年,參與籌建並任成都中醫進修學校教務副主任、診斷學教師,參與了成都中醫學院的創辦。歷任學院高級西醫研究中醫班副班主任兼教務科長、醫學系主任、教務處長、副院長。1983年任學院顧問,1951年晉升主治醫師,1982年在中央教育行政學院高級研究班學習半年,1987年晉升研究員。曾任四川省第二屆科技顧問團顧問、省科協委員、市科協常委,兼任全國中醫學會理事、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四川省中醫現代化研究會會長,省科委生物醫學開發中心中醫工程首席客座研究員,遼寧中醫學院名譽教授,仲景國醫大學客座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董事,《中國中醫藥年鑑》編委,《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名譽顧問等職。
參與了高等中醫教育創辦以及教材建設和制定教學計畫、教學大綱等教學建設的許多工作,參加了中醫事業改革發展的多次重大會議。研究中能抓住中醫事業發展中帶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分析,提出有創見性的建議,是國內著名的中醫問題研究的倡導者和碩果纍纍的專家。
積極倡導並一貫重視開展中醫教育研究,早在1962年,即提出“中醫教育要早臨床、多臨床”的經驗。長期擔任《健康報》《光明日報》通訊員,為中醫事業鼓與呼。在政策研究方面,先後發表“試論中西醫合流”(《廣東中醫》,1959),“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待祖國醫藥學”(《中醫雜誌》,1965)等論文多篇。
對中醫事業和學術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多樣化人才培養體制,中醫人才結構,發展臨床學科,基礎學科分化,開展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建立獨立的中醫藥管理機構等。1985年衛生部中醫司召開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育改革經驗交流會,正式採納了他的意見,成立了中醫基礎學科建設領導小組。作為課題負責人,1991年承擔四川省科委
課題“涼山彝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研究”。
主編了《中醫問題研究》(重慶出版社,1989),主審《中醫病因病機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撰寫專著2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