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橋又稱“花橋”,以其能避風雨並飾彩繪而得名。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是侗族橋樑建築藝術的結晶。
這種橋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是橋墩,用大青石圍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體,上下游均為銳角,以減少洪水的衝擊。中部為橋面,採用密布式懸臂托架簡支梁體系,全為木質結構。橋樑跨度一般不超過10米,以適應有限的木材長度。上部為橋面廊亭,採用榫卯結合的樑柱體系聯成整體。廊亭木柱間設有座凳欄桿,欄外挑出一層風雨檐,既增強橋的整體美感,又保護橋面和托架。橋架就放在橋墩上面,而橋墩與橋台之間沒有任何鉚固措施,只憑橋台和橋墩起著架空的承台作用。它反映出侗族人民的力學水平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風雨橋優美堅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擋風避雨,還能供人休息或迎賓接客。風雨橋遍布侗鄉,尤以廣西三江、龍勝,湖南通道,貴州從江、黎平等地為最多,據有關部門統計,這些地區共有風雨橋330餘座,僅黎平肇興附近的河溪上就有5座風格各異的風雨橋。
相關詞條
-
地坪風雨橋
地坪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俗稱花橋。清光緒八年(1882年)修建,後多次修繕。橋全長57.61米,寬5.2米,其上附有橋亭一座、石碑五通、門樓一...
簡介 價值意義 百年寶貝 重築 交通: -
坪坦河風雨橋群
風雨橋,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二。風雨橋又稱花橋,亦叫福橋,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橋樑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廓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
簡介 修建年代 風雨橋 特點 結構 -
侗族風雨橋[橋樑建築]
在貴州、廣西的侗鄉,有許多久負盛名的鼓樓和風雨橋。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和其它鐵件,皆以質...
簡介 程陽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風雨橋[橋樑的一個種類]
(風雨橋wind and rain bridge)是侗族非常出名的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
結構特徵 建造過程 建築特色 分布地區 專項榮譽 -
坪坦風雨橋
位置:通道縣百里侗文化長廊,坪坦河上,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南端,與貴州、廣西接壤。9橋均始建於清代,均為木結構橋。在建橋過程中,不用釘鉚,只採用木榫卯...
簡介 廻龍橋 中步二橋 普濟橋 文星橋 -
龍津風雨橋
龍津風雨橋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重新修復的龍津風雨橋全長146.7米,寬12.2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風水橋。風雨橋整體設計建造簡潔明...
地理位置 龍津風雨橋結構 景點介紹 -
侗鄉
侗族(侗語作 Gaeml)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區主要在貴州、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總數為296萬人(2000年第5次人...
簡介 歷史文化 建築歷史及典型 旅遊 -
頜橋
頜橋(wind-rain bridge)侗族獨有的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乾、長凳,橋頂...
簡介 幾處不同的風雨橋 吉首大學風雨橋 世界上最長的風雨橋 風雨橋獎 -
程陽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城古宜鎮的北面20公里處林溪鎮,是廣西壯族地區眾多具有侗族韻味的風雨橋中最出名的一個,是全...
歷史沿革 建築結構 建築風格 建築文化 旅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