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侏鸕鶿侏鸕鶿【中文別名】侏儒鸕鶿
【拉丁學名】Phalacrocorax pygmaeus
【命名時間】Pallas, 1773
【英文名稱】Little cormorant 、pygmy Cormorant
【科屬分類】鳥綱、鵜形目、鸕鶿科、鸕鶿屬
外形特徵
侏鸕鶿侏鸕鶿是所有鸕鶿中體型最小的。 體長:45 to 50 cm;翼展:80 to 90 cm。全身羽毛深棕色,棕色的頭,喙的末端有一點彎曲,有相當短的噴管。尾巴長。在繁殖期頭與脖子上都有紅色斑點,這種特性可以用來與其他歐洲鸕鶿區別。雌雄相似,外表沒有差別。侏鸕鶿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侏鸕鶿分布圖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1])在多瑙河流域,巴爾幹,亞得里亞,黑海,裏海的海岸及阿拉伯半鳥的三角洲都有其蹤跡。生活習性
侏鸕鶿侏鸕鶿是潮濕區域的居民,更喜歡適度氣候。喜歡在沿海地帶、湖泊、池塘和三角洲的岸邊及出海口低空飛行。嗜好生活在淡水湖和微鹹的水域與雜樹叢生的相當豐富的植被,灌木和蘆葦區。飛行力強,飛行時直線前進,腳與頭均伸直,像鴨類一樣。除了在遷移時,通常不離開水面;站於陸地上時,身體幾乎保持與地面垂直,同時借硬的尾羽作支持。善於游泳和潛水。常在水裡排列成半圓形,圍捕魚類為食。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其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因此,腳蹼和翅膀並用。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