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狐猴

侏儒狐猴

世界上現存唯一的辛氏侏儒狐猴群(Sibree's dwarf lemur)被發現,這類狐猴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東部。侏儒狐猴屬於靈長類,如同其名字一樣,它們長得很小,只有手掌般大,喜歡在夜間活動。

基本信息

首次發現

侏儒狐猴發現世界上現存唯一的辛氏侏儒狐猴群

世界上現存唯一的辛氏侏儒狐猴群(Sibree's dwarf lemur)2010年被發現,這類狐猴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東部。

這接近一千隻的狐猴是由來自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副研究員米歇爾·埃文(Mitchell Irwin)和來自德國哥廷根靈長目動物中心、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Antananarivo)、美國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同事們一起發現的。

形態特徵

狐猴是靈長目原猴亞目狐猴科的通稱。體型差異很大,外形與鼠、貓、狐和猴都有相似處。體長13~60厘米。體重60~3000克;尾長17~60厘米,相當於或超過體長,尾毛密而長,多呈掃帚狀;眼大;被毛濃密,且具鮮明的顏色;大型種類的吻部延長,形似狐嘴;外耳殼半圓形,或被毛濃密;後肢長於前肢,指、趾具扁指甲,較小的種類第二腳趾上是帶溝槽而彎曲的爪;有36個牙齒,只有鼬狐猴為32個牙齒,缺上門齒。

狐猴種類

侏儒狐猴侏儒狐猴
馬達加斯加原已統計在錄的狐猴共有47種(有說54種),分布在整個馬達加斯加的島上,並且因為所處的環境和氣候不同,不同的狐猴各自的習性和特徵差異也很大。

但是狐猴體型一般較小,嘴臉有點像狗,動作有點像猴,皮毛多為棕灰色,性情溫和,行動謹慎,長著比一般猴子長得多的大尾巴。無論是蹲在樹杈間懶洋洋地曬太陽,還是在山岩上規規矩矩地排隊汲水;無論是偷偷摸摸地上樹掏蜜,還是冒失地跑過開闊地;無論是在樹杈之間自由的蕩來蕩去,還是在家庭生活中的甜甜蜜蜜,它們的動作是那樣的憨態可掬,又是那樣的活潑可愛。

在馬達加斯加研究的德國科學家又發現了兩種新的狐猴物種,分別被叫做Microcebuslehilahytsara和Mirzazaza。"lehilahytsara"是馬達加斯加語,意為"好人",以美國狐猴專家史蒂夫?古德曼(Goodman)的名字命名。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好人”從不隱藏在叢林中,而大多數是生活在非洲雨林中。這種狐猴比大老鼠大不了多少,很難被發現。Mirzazaza大約與灰色松鼠大小差不多,"zaza"在馬達加斯加語中是"孩子”的意思。芝加哥自然歷史遺址博物館的專家稱:"這種狐猴的名字提醒人們:它們也是馬達加斯加人的孩子,人們有保護馬達加斯加島獨特生物多樣性的責任。兩種新的靈長類動物物種都是十分罕見的,狐猴的種類由此也增加到了49種。

活動範圍

侏儒狐猴侏儒狐猴
只在馬達加斯加北部被發現。具體地說,其範圍延伸從最北部的章德昂布爾的Fanambana河以南的這一地區。這個物種向西延伸儘可能到Ambilobe鎮的Sambirano河,它的範圍一直到海岸線以東。冠美狐猴被發現在乾旱的森林章德昂布爾和薩卡拉瓦。這些狐猴更頻繁的發現在森林林冠,而不是邊緣或退化的森林地區。
狐猴繁殖
狐猴每年9~12月間發情交配,為了爭奪母猴,公猴之間不僅會互相抓咬大動干戈,而且還會用身體臭腺散發出的臭氣來薰趕對方。環尾狐猴的發情期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短的,一對夫妻一般只歡會2周之後便勞燕分飛,交配時間加在一起不超過1天。母猴的懷孕期約為5個月,翌年3~5月間繁殖產仔,每胎1~2仔,偶爾3仔。小猴出生時體裸無毛,母猴或背或抱攜帶幼仔一起生活。幼仔6個月大即可獨立,2~3歲性成熟,壽命約18~20年。

物種起源

侏儒狐猴侏儒狐猴
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是狐猴的最後的避難所,除了這座島嶼,這種長有一雙美麗大眼睛的靈長類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消失了。長期以來,這種神秘生物的進化時間一直是個未解
之謎,它們所棲息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大約在1.45億年前便與非洲大陸分開了,而這一年代遠遠早於有胎盤哺乳動物的起源時間。因此狐猴的祖先一定是在"最近"才出現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但是如何準確計算狐猴的登入時間卻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其中讓人感到困惑的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化石分析給出的有關狐猴的家系年代數據竟然是相互矛盾的。通過將狐猴具有的基因突變與同它們距離最近的大陸"表兄"---懶猴和非洲夜猴的基因突變進行比較後發現,這些靈長類動物共有同一個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祖先。
作為靈長類動物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狐猴保持了其最原始的特性,它們比自己的近親猴子出現得還要早。狐猴是真正從史前倖存下來的動物。在恐龍時代後期,這種靈長類動物就生活在世界上了。那時候,狐猴幾乎統治了所有的亞熱帶森林。隨著時間的遷移,滄桑的巨變,狐猴差不多已從地球上完全消失, 只有在馬達加斯加人跡罕至的山野叢林中還能找到它的蹤影。

觀察研究

侏儒狐猴侏儒狐猴
1896年,在馬達加斯加就發現了這類狐猴,但是這種夜間活動的小侏儒狐猴在整個二十世紀都沒有被研究過。後來,它們唯一的熱帶雨林棲息地被破壞,以至於科學家們無法得知這個種群是否已經在野外滅絕,或是成為了稀有物種。這項研究會在新一期《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雜誌上發表。

2001年,在一個熱帶雨林長期研究點建立後,埃文就第一次在馬達加斯加京角亞里沃(Tsinjoarivo)觀察到侏儒狐猴。“即使在那時我們就知道它們與眾不同,”埃文說。“熱帶雨林狐猴跟乾燥的西部森林裡的狐猴很像,只是西部的狐猴要大很多。”

2006年,埃文開始和麻薩諸塞州立大學的瑪麗娜·布朗格(Marina Blanco)合作,她曾經在京角亞里沃許多研究站點捕捉過侏儒狐猴。這項工作使兩個形態上有顯著特徵的侏儒狐猴浮出水面。更多的後續工作由來自德國靈長目動物研究中心的遺傳學家林恩·格林菲爾德(Linn Groeneveld)完成,她確認了普遍存在的克氏鼠狐猴(Crossley's dwarf lemur),被人遺忘的辛氏侏儒狐猴。

研究表明

這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神秘的狐猴和存放於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唯一的辛氏侏儒狐猴標本很相似。遺傳學分析結果表示,這種神秘的狐猴和其他已知種類相比截然不同。事實上,這個分析已經證實,從遺傳角度來說,這是已知的四個侏儒狐猴種類中最獨特,也最接近狐猴祖先的種類。

埃文充滿希望的表示,這個新發現將讓他們致力於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一方面,你想弄清生物分類,看看有多少種侏儒狐猴仍然存在。”埃文說。但是,在這樣一個動物棲息地被嚴重破壞的國家,保護這個重新發現的物種不滅絕將會是一個難題。“如果沒有通過這項研究認識到它們的存在,這個物種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消失。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保護它們現有的總量以及確認剩下了多少個體,尤其是從這個地區的熱帶雨林開始消失以來。”

進化之謎

狐猴是進化上的一個謎。它們所居住的唯一島嶼——馬達加斯加在1.
45億年前就與非洲大陸分離了,這時第一種有胎盤哺乳動物還沒有誕生,所以狐猴的祖先應當是此後很久才出現在馬達加斯加的。但到底是什麼時候?確定這個時間非常困難,其中部分原因是,DNA分析和化石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科學家將狐猴DNA變異的累積情況與它們在大陸的最近的親戚如懶猴和叢猴對比,分析認為這些動物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6000至6500萬年前。但化石證據卻顯示狐猴是約2000萬年前才進化出來的。不過,靈長動物特別是狐猴的化石記錄是出了名的不連續,所以研究者疑心只是還沒有發現恰當的化石,才使狐猴的歷史看上去很短。

盤點靈長目猴科

狐猴:靈長目原猴亞目狐猴科的通稱 狐猴:靈長目原猴亞目狐猴科的通稱
眼鏡猴: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眼鏡猴: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懶猴: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 懶猴: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
環尾狐猴:吻長、兩眼側向似狐 指猴:世界上最大的夜行性靈長目動物
環尾狐猴:吻長、兩眼側向似狐 環尾狐猴:吻長、兩眼側向似狐
侏儒狐猴:長得很小,只有手掌般大 侏儒狐猴:長得很小,只有手掌般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