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調之父來曜曾任四鎮節度使、右領軍大將軍等職。
來調略知詩書,崇尚名節。少有大志。曾任北庭行軍司馬、後經拾遺張鎬推薦,制舉及第。升任潁川(今河南光州)太守。後母喪,遂在家守孝。安祿山造反後,來調死守潁川,箭法高超,敵兵應弦而倒。敵人又派降將、來調父親的部下畢思琛勸降。畢在城下憑弔來父。來調不領情,派眾將衝殺出城,殺敵甚眾。安祿山部下開始畏懼來調,稱其為“來嚼鐵”。兩京收復後,來調封潁國公,食二百戶。
上元二年(761),來調大破史思明餘黨於魯山(今河南內鄉附近),再戰汝州(今河南臨汝)。兩戰繳獲馬、牛、駱駝等戰利品無數,殺敵一萬餘人。第二年,肅宗詔其晉見,來調喜居本地,士兵也習慣聽他指揮。便藉口部下挽留,行動遲緩。肅宗覺察到了他的伎倆,開始討厭他。王仲升等人乘機進言:“來調太得人心了,這樣的人不能久留。”不久王仲升被敵兵包圍,來調拖遲等待沒有及時發兵相救。王仲升兵敗被擒。行軍司馬裴訿告御狀說:“來調有勇有謀,恐怕以後不好挾制。不如設計擒獲。”肅宗深以為然。於是改封來調為其他地區共十五州節度以示寵信。實際上是怕他久居一地,擁兵自重。來調覺察到皇帝用心,開始害怕,便放出話說:“淮西(指十五州)地區無糧,須等這裡麥收方可上路。”
代宗即位。密詔裴訿除掉來調。二人兵馬相見,來調發問:“你來此地何事?”裴答:“你不聽從命令,特來討伐。”激戰中,來調依仗熟悉地形,出奇兵制勝。生擒裴訿,押送京師。來調入朝請罪。代宗無奈,封來調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山陵使。宦官程元振恨來調,開始設計陷害。正巧王仲升從敵營逃回,程元振稟告代宗說來調通敵,所以王仲升才戰敗。代宗盛怒之下削去來調的官職,後賜死,抄沒家產。門客都害怕逃跑,屍體無人收,校書郎殷亮撫屍痛哭,自備棺木厚葬了來調。過了些天,代宗慢慢悟出了此事都因程元振陷害,便以其他罪名將程元振流放溱州(今四川綦江)。
相關詞條
-
調腔
調腔,也叫掉腔,現在叫“新昌高腔”,為中國古老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明末清初流行於浙江紹興一帶,新中國成立前絕跡於舞台,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
概述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調腔劇團歷史 傳承價值 -
滾調
滾調,簡稱滾。戲曲名詞。明代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在傳奇劇本的曲詞前後或中間加進接近口語的韻文或便於朗誦的短句使曲詞易懂收到更好的效果。念詞稱滾白唱詞稱滾...
在青陽腔中的運用 在弋陽腔中的運用 在潮劇中的運用 代表劇本 作用 -
水磨調
水磨調,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對四大聲腔(海鹽、餘姚、弋陽、崑山)的崑山腔做了改革,被稱為“水磨調”,低回婉轉,悅耳動聽...
歷史起源 名字由來 曲牌 語言特點 藝術特點 -
懷調
磁州懷調是一個古老的板腔體劇種,它上承隋唐時期的《踏謠娘》藝術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調的藝術規範,形成於明萬曆年間至清初。據《磁州文史資料》記載:懷調起源於...
歷史淵源 藝術特徵 耍獠牙 區別於“懷梆” 劇團發展 -
越調
1、指一種宮調。2、地方戲曲。越調是河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主要流行於河南省的南部、東部,以及湖北省的西北地區、陝西省的東南部分、安徽省西北的一部分、...
簡介 簡述 分類 音樂 表演技巧 -
爬山調
爬山調也叫爬山歌、山曲兒,是流行於內蒙古中西部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的一種漢族短調民歌,有後山調、前山調、河套調之分。後山調流行於陰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長,音...
歷史淵源 曲調特點 內容範圍 代表作品 研究人員 -
馬頭調
馬頭調是民間曲調名。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古老曲牌。在清代大型俗曲總匯《白雪遺音》中,馬頭調是其中唯一一首有工尺譜傳世的曲牌,因此顯得更加珍貴。馬頭調...
簡介 歷史淵源 藝術特點 發展現狀 傳承價值 -
月經症食來調
《月經症食來調》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