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永健 (1963~ ),男,安徽肥東人。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深圳大學文學院文學與新聞寫作指導中心主任、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藝術學學科帶頭人、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主任。文學碩士(北京語言大學)、哲學碩士(香港科技大學)、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師從我國著名學者劉夢溪先生進行藝術文化學研究,完成博士論文《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體系中的位置》)。
學術任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導,中外散文詩學會副會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會員、廣東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作家協會、深圳文藝批評家學會理事,研究領域為藝術學、中國近現代文學、散文詩美學、對外漢語教學。
主要論著
發表《蘇曼殊詩畫論》、《中國散文詩研究》、《深港散文詩初探》、《凝神注思——批評與探索的軌跡》、《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體系中的位置》、《王國維境界說探微》、《梁啓超的學問意旨與學術人格》、《從李白的觴詠看唐代的酒文化》、《湘湖文化與青年毛澤東》、《文學性及文學性新建構》、《從純文學到大文學》、《藝術文化的價值超越性》等文章;
出版散文、詩集《后海灣潮音》、《清水灣畫意》、《憤怒的劍蘭》、《來如春夢》等散文集;
出版《藝術文化學導論》、《深圳文化產業研究報告》、《中外散文詩比較研究》等專著。
業績榮譽
曾獲得“紀念散文詩九十年中國當代優秀散文詩理論集獎”、第五屆深圳青年文學獎、深圳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深圳大學學術創新獎、廣東省“愛心”徵文二等獎、全國散文詩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世界華文報告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藝術研究院科研之星獎、2009中國散文論壇徵文一等獎、我心中的香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季軍。已經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發表文學作品文學評論及藝術評論文章近二百篇。
2014年通過在微信裡面發布漢詩,突發靈感,創造出手槍體漢詩。
手槍體又稱松竹體,把詩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各類形式都囊括進入,還有三、五、六、七言傳統主流詩體總括進來。
新詩體
萬人擬
古今中外
隨君入題
慷慨似唐詩
婉轉若宋詞
一字一句珠璣
一行一段心跡
莫道西洋文體好
且看中國才藝奇
手槍體
手槍體
舉世無雙眾歡喜
主持項目
1、深圳市十五社科規劃課題——中國散文詩研究(已結項);
2、廣東省十一五社科規劃課題——中外散文詩對比研究(已結項);
3、廣東省重點實驗基地規劃課題:《藝術原創與價值轉換》(已結項);
4、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課題《藝術在中華文化復興中的建構作用研究》(在研)。
目錄
第一卷親情、鄉情、友情
園博園至文
歲中祭雙親
家住南山
清明故鄉
出門在外念家鄉
我對祖先神靈崇拜的感知
陸豐祭祖
深谷探泉韻,燕京成畫名
篆刻家鍾國康
畫禪天成也仿佛
第二卷踏山入水,毗鄰自然
游陵
寺兒溝印象
我遊民俗村
水便村奇石記
三都支教散札
花溪十年
新會二游
北疆三日
廣濟寺三尼姑
我從羅湖橋上走過
丹青競高手,圖繪大鵬城
第三卷生命花期的酣歌曼舞
罩
坐石
我心中的香港
回首清水灣
曼殊故里雨中情
順德二訪馬以君
新會觀李卓見茅龍筆書
魔喚
陳洪授的自畫像
客家文化與葉劍英
我與“廣美”的兩次相遇
第四捲風花雪月,點滴入畫
五月多雨又葬花
頤和園裡夢三生
如夢清華園
粵海門賞月
櫻花閣里續高情
丁亥年論文答辯
初評教授
清水灣畫意
歲暮吳越行
第五卷眾說紛紜,自成一家
文人的“牢騷”
文章三蘇,風流河源
“龜兒子”成都
羅炳輝司令印象
中國人一無是處嗎
佛學智慧助我大學生活
第六卷散文詩探藝
人生三獨
就在我的窗前
天涼龍虎山
朽木在歌唱
飛水潭
神秘園
白玉蘭,落了一地
牆縫裡長出了花
池畔少女
曼荼羅
侏儒
老夫少妻
街女
倒在地上的女人
山鬼
殯儀館
在一朵盛開的花前顫抖
武俠
浮世繪與日本
致濕婆
思念敦煌
夏天的回憶
大震之後
三遊園博園
丹江行
禪都紀行
相遇二爨
我與……
前言
心言如詩,心史如畫
柳嬋芳
誠惶誠恐接下黃永健老師這項委託——代為寫序,於我是十分的抬舉和鼓勵。我自認為只是個在文學路上還未走穩路的乳臭未乾的毛孩,雖然自小鍾愛文學,也進入深圳大學中文系學習了三年,但與黃教授此等做學術研究的學者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截然的兩極。但有緣結識黃老師,又承蒙他一直以來對我的教誨,於是頂著遭人嗤之以鼻的訕笑,硬著頭皮寫寫我與黃教授的一脈緣分,以及《來如春夢》的讀感。
一、紫藤印象——他俯身與我握手,指引我前行
有幸結緣,得力於中文系專業課程的安排——基礎寫作課。一學期的學習,幾次的習作,黃老師對我頗加讚賞(實在不易),課程結束後,我們還有多次信件往來,每次在學院辦公區遇見,黃老師總是很高興地先與我打招呼(這種老師真不常見),並鼓勵我堅持寫作。在書信來往中黃老師還指點我散文和詩歌的創作(這是我偏愛的兩類文體),也正是這進一層的緣分,讓我走進了黃老師散文集《來如春夢》的整編工作中。
學期期末考試完,黃老師找到我(謝謝老師一直記得我),要我幫忙錄入《郭泰城先生人生啟示錄》的資料(此書的序也收錄在文集中),整稿期間,黃老師談及出版散文集的想法,新近又喜聞黃老師的《園博園至文》在“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大賽”中得到一等獎,《我心中的香港》榮獲“我心中的香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季軍,於是應時而做,雷厲風行,不及半個月的時間,黃老師便整理出散文及散文詩共八十多篇作品。黃老師敢想敢做,力踐實行的作風,實讓我為之撼動。
初識黃老師,他對生活的激情、待人的熱忱、對學術研究的熱情便感染了我,在走近交流中更感覺他的可親可敬。他踏入山水毗鄰自然,足跡行遍東南西北;他靈犀而細膩的心窗,捕捉著生活的奇幻曼妙。眾生平等的佛心,讓他在一切的人事中平和而淡定——敬我一尺,還君一丈,在他面前,我這般怯生的毛孩也能以輕鬆的姿態與之攀談,而他能極耐心地聆聽別人的高談闊論,也能平心靜氣地闡述自己的真知灼見(那是歷經多年的人生體驗和學術研究成果、心得)。他舞文弄墨,潑墨揮毫時落筆輕盈,出爐時字字健行、點墨成影,構思時目光炯炯凝神靜思,文成“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學創作、書法繪畫,他是真實的文人墨客。他研究的學術範圍,涉及近現代文學、蘇曼殊詩歌與繪畫、詩歌理論、散文詩理論、藝術學、藝術文化學,以他赤誠的潛心專研的精神和造詣,可以不愧“學者”的稱謂。
在他未調任藝術設計學院教授之前,在深圳大學文學院十六年的教學過程中,講授了基礎寫作、文學理論、台港文學、現代詩歌理論、散文詩理論、藝術與文化、藝術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等多門課程,受到他影響的學生不計其數,自然也包括了我。
授課中的黃老師總不會擺學者教授高人一籌的架子(專指《基礎寫作課》),他的授課方式也形式多樣。從結合自身創作體悟講解專業知識點,到邀請其他深圳作家親臨課堂講述各自的創作歷程和感悟,再到後來帶領學生出校寫生(《園博園至文》的由來),以至在課堂上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品評作品,上講台概述作品創作的歷程,組織我們編輯中文系的文集。黃老師授課方式的多樣性是我在大學中極少見到的豐富,在他的課上我總是激動、竊喜,暗暗給自己鼓勁——堅持寫作和研讀,走進更廣闊的文學天地。
二、《來如春夢》——花飛花謝,一片片入詩入畫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他篤信佛學,參悟禪宗,智慧隨行,“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於字裡行間參透清、明、靜。
至情至真。“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報”,他用簡樸的方式在《歲中祭雙親》,在三千里外,陰陽之間遙傳思念和告慰亡靈;《故里心跡》,點滴是他對故土的繾綣鄉情,《清明故鄉》,“茲土久違春三月,寒食人家處處煙”,他風塵僕僕赴清明會;他以誠摯的言語解讀朋友們的遠行——“青春是一場夢,人生也是一場夢,行裝已經打好,目標在遠方”,遠適、尋夢,歸原,他為朋友踐行,碰杯,他說“從容上路,《無須回頭》”。
跋山涉水。西北行,走入渭北唐陵和寺兒溝;行至貴州三都,與水便村“隱佛石”邂逅佛緣;秋訪采石磯,巧遇《廣濟寺三尼姑》,一般高瘦、沉默不語,落落寡合,散落在深山寺廟,如同三柱供佛的燃香;再臨屯溪,《花溪十年》物是人非,“梅花不是人間白,山色偏從竹里青”,他卻一如既往對文學痴迷;《北疆三日》漸行漸遠,俯瞰西域全景,安靜地躲藏在綠色深處的伊梨,還有哈薩克人的樂園“特克斯”,可克達拉草原之夜的美麗風情……
漫談文化。精心寫作《人的十批判書》,戲談《文人的“牢騷”》,可愛的《“龜兒子”成都》,也有《“俠”議》走天下,論述《酒、文章及人生》,質疑《中國人一無是處嗎?》,病毒侵蝕,非常時期,戲仿唐代韓退之雄文退鱷魚,《祭非典文》呵退非典。
林花謝了情還在。當代林妹妹香消玉損,《五月多雨又葬花》,為2018年所見深圳獨家悼念當代林妹妹陳曉旭的文章;《頤和園裡夢三生》,藉著與湖山之緣,依夢尋夢,走出了夢的頤和園;在《如夢清華園》中尋找被朱自清妙筆神化了的荷塘詩意,但面對現時景況,他疑惑了——“是那時的我們曾經錯過了它的詩意,還是現時的我們已失去了詩意?”他說:“詩意,在2018年這個年代只能躲到了一隅或邊緣,在我們的心靈世界它已經被一種火熱實施了冷藏。”在夜色漸沉時候,踏上海濱校園的甬道,沉醉於《粵海門賞月》的詩境,當月輪西墜的時候,移步回走,夢的翅膀貼著薄霧漸起的海面低低地飛去。元宵佳節詩人畫家齊聚一堂——《櫻花閣里續高情》,舞文弄墨,作詩填詞,梅蘭竹菊,古韻徜徉於芝蘭之室,詩詞或雜錯於朋輩青老,文墨陣陣清香,豪情萬丈。
海納百川。“在孩子的世界裡,海是快樂而富有的”,在《海的面前》,詩翁從海灘上走過,他也成了孩子。《飄飛的雲》,以逃走的姿態,從屋頂上掠過——意志的千軍萬馬。《朽木在歌唱》,青年獨具匠心的精雕細刻,讓它成為博物館展覽會上璀璨的星光。《最後一批花蕾》在黑暗中失去了紅顏,卻以緊抱的心事做成曠古的夢——天亮時分鑄就一盆綻紅的奇葩。《在一朵盛開的花前顫抖》,早晨歆羨她的命好——在流水的唏噓中保全了她的心思,晚上歸來,暴雨卻已盪盡她的風流。當《曼荼羅》開到他心中,廣大的原野成了美得讓人留戀往返的地方。《白玉蘭,落了一地》,他無法從滿地彌散的沁香里拾回自己的情緒,卻只能報以深深的笑意。《花與果及人》,“賞花的人,品果的人,花與果,哪一樣給了你更大的安慰?”
人間百態。一個精神自由的《侏儒》更像一個慷慨赴義的英雄;《池畔少女》給滿園的活潑動態平添了人間的肅穆;走過彎彎的小路、年青的媽媽、篤實的勞動者、年老的婦人、美麗的姑娘、魚兒遊戲的小河,《熱烈而不安的眼睛》在久久張望;巧笑輕拋、目光有些黯然的《街女》,風恍若也同情她;《倒在地上的女人》白巾飄拂,它既是死亡的訊號,又是生命在做頑強掙扎的訊號,圍觀的人群像守著自己的性命一樣圍守著她。《老夫少妻》,白髮對紅顏,風扇不住地搖頭;陰雨寒凝的年初,《殯儀館》里等待與遺體告別的人群喁喁私語,胸前的白花開放,死亡的蝴蝶鼓起時光的風帆,飄落在襟上、領下;歌聲把愛情遭受挫折的姑娘帶到濕婆面前,把生命遭受挫折的尋死人帶到濕婆面前,在潮濕的雨天,默拜濕婆,濕婆的舞蹈又多了一位良伴與聽眾,於是,濕婆舞得更起勁了。汶川《大震之後》,好人比平時多了,目擊苦難的孩子提前成熟,而天空依然湛藍,白雲依然悠閒,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三、書里書外,現實與浪漫交接
散文以及散文詩是一座通行的橋樑,書外是現實苦海的權錢俗世,書里是綻放浪漫之花的精神園地,捧書的我們,透過墨色字句,傾聽書中曼妙的音階,品嘗書中清醇的香茗,感受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人生體悟,汲取人生的智慧,藉以豐富、充實自己的生活內涵,指引人生。黃永健老師的散文和散文詩,以其古色古香的語言刻畫了現實的眾生相,時而深沉,時而活潑,以真摯而深情的筆觸篆刻了生命的詩歌舞。《來如春夢》是繼《后海灣潮音》、《清水灣畫意》和《憤怒的劍蘭》之後的又一部散文及散文詩集,文集中既融匯了黃老師對淳樸厚重的親情鄉情友情的體認,又記錄了他近些年來踏遍東江南水西山北陵的足跡,同時也收納了他對當代文化現象文化名家的點評論說,以及在求學求進不斷攀登的路途上的點滴生活印記。篇幅或長或短,涉及主題或宏大或細微,貼近自然,細品人生,錙銖入文,點滴成畫卷。現實與浪漫交接,現實的話題被浪漫化了,成了具有美感的話題,虛幻的話題被具象化了,成為真實可感的現實。
我們或許可以不要犀利的雙眼,但不可缺少一顆善感而敏銳的心。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僅僅有眼睛的窺探卻是不夠的,一顆善感的心能讓我們一直處於思考的狀態——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而敏銳的心能幫助我們身體力行,成就自我的華章。黃永健老師正是擁有了這樣一顆善感而敏銳的心,在他潛心於學術研究之餘,還能把生活中的發現和感悟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來,心言心聲,如詩如畫,常言道:文如其人,長期以來,黃老師為人為文大致已經形成了古雅清新,低回豪邁的個人風格。
感謝我們的一息師生情誼,讓我走入他的文字,看到他為人處事的真誠,親見他對學術研究的恆心和細心,學習他創作的底蘊與灑脫,還有他對生活的激情與熱忱。到此,籍以我拙劣的文筆,表達我單薄的幾點粗見和感想,粗陋之詞只作引介,書中深意恐不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