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冊般甗

作冊般甗,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商代青銅器。

基本信息

名稱:作冊般甗
時代:商商代末年
長寬高:通高44.3厘米口徑27.2厘米

外部形態

作冊般甗 作冊般甗

器絞索狀立耳,侈口,上部甑體較深,下部鬲體較淺,下承三柱足。甑口緣下飾帶狀饕餮紋,下飾蕉葉紋,鬲體三袋足各飾一饕餮紋。器內壁鑄有銘文3行20字:“王宜人方,無□。鹹。王賞作冊般貝,用作父己尊。□冊。”
商代末年,即商王帝乙帝辛兩代,曾長期與東南的夷人部族發生戰爭,作冊般甗銘文中所謂“王宜人方”即指此事。在其他商代後期青銅器銘文中也記有征伐人方之事,如《小臣艅尊》雲“隹王來征人方”。據商甲骨卜辭記載,商人自大邑商出發,至於淮水,征伐人方,如卜辭云:“隹十祀,在九月甲午,餘步從侯喜征人方,告於大邑商”,“在五月癸卯,來征人方”。此卜辭中所記“征人方”是言往程,而“來征人方”則是指歸程,往返共需260日,可知當時戰事之艱苦。《左傳•昭公四年》曰“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呂氏春秋•古樂篇》雲“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又《左傳•昭公十一年》語“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此類記載均是後世追述商紂征伐東夷,因此喪國之事。足見此戰爭消耗國力之大,致使周武王乘虛而入,伐紂成功。

作冊般甗銘文拓片

商末期帝乙帝辛時,商王想征伐人方,命作冊般的等人為出兵人方的事舉行祭社。當時稱為“王宜人方”,後《爾雅·釋天》有解釋,是“起大事動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這次祭社的結果是“無”,大吉,可以出兵。商王大喜,在祭社完畢後,賞賜作冊般貝。作冊般用來鑄造祭祀父己的甗,並在甗上鑄銘,記載了這件事,並在銘文鑄上族徽“來冊”,隱含了冊令史官的職位。這就是作冊般甗的銘記。它提供了商末征伐人方以及伐前要進行祭社禮儀,確定吉凶的史料,是研究商史所不可忽視的可靠內容。
作冊般甗銘文拓片作冊般甗銘文拓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