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佛香是富含香氣的樹皮、樹脂、木片、根、葉、花果等所製成的香料,有旃檀香、沉(水)香、丁子香、鬱金香、龍腦香(以上稱五香)、薰陸香、安息香等類。因為佛教尊重生命,保護生物,所以動物分泌形成的龍涎香、麝香等,一般不會使用。當下社會上流行的多是人工化學合成香,多有副作用。佛香主要有燒香和塗香兩大類,燒香是把香料焚燒後,以香氣薰染淨化身心,所以也叫薰香,所用的香料有塔香、丸香、散香、末香(香粉)、練香、線香等;塗香是將香料塗在物品上或身上,達到淨化身心的效果,所用的有香水、香油、香藥等。過去也有用香膏、香湯來洗浴,或將香料裝在囊、枕內,做成香囊、香枕,供自然散發香氣,達到清潔環境,祛邪避穢的效果。
關於佛香的作用,一是以香為信物的祭祀之功;二是以名貴香料表示身份;三是馨香除穢,美化環境;四是提神醒腦,陶冶情致;五是幫助寧心入靜,修煉打坐;六是祛魅扶正,養生祛病;七是聞香除臭,淨化身心;八是驅蚊避蟲;九是用於靜修計時等。
燒香起源
在古老的祭祀中,香成為聯繫人與神的媒介,通過虔心焚香設拜,可以上達天聽,下及幽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開啟智慧人生的先導,讓我們通過禪定的修習,漸入佛道,如暗夜中的明燈,濟度無量眾生之苦。釋迦牟尼佛是大孝之子,為了救度其母親,曾上忉利三十三天說法度生。天上一日,地上數千年,眾弟子擔心佛陀遠離地球上的生命,就焚旃檀沉香為信物,上達天庭,禮請佛陀回到人間。從此,佛教徒便開始了燒香拜佛的習俗。
背景介紹
香為佛使
香在梵語中稱健達。古印度傳說中有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為食,以資陰身,又自其陰身出香,故名香神。以後被引為佛教護法的八部眾之一。
佛教中用香,據《賢愚經》卷六載:佛陀當年住在祗園時,有長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準備禮請佛陀。他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香菸裊裊,飄往祗園,徐徐降落在佛陀頭頂上,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據這個傳說,“香”是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故經上稱“香為佛使。”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緣起。
《增一阿含經》中講到:“須摩提女手執香火上樓,向如來說偈日:‘唯願尊屈神,爾時香如雲。在空中餐滿祗洹,住在如來前。”阿難白世尊言:‘此是何等香?’尊曰:‘此香是佛使’。”《僧史略》中說:“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香為信心之使也。”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因為香是傳遞真誠的心情的一種媒介。焚香中產生的一種清淨、虔誠、忘我的狀態,目睹一縷清香裊裊上升直達天庭的神聖境界,只有在真實、坦誠的狀態中才能產生。在供養中,有以香、花供養的。佛陀說法時,“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仁王經》卷上);與會大眾“香華伎樂,常以供養”(《法華經.序品》)。再者,以香和燭供養也常相列。還有,人們因學佛、信佛而交往,又稱為“香火因緣”,再引伸,佛教徒結成團體,共同念佛誦經,又稱為“香火社”。朝山拜佛者又有稱為“香客”的。
戒定慧解脫香
佛教認為:通過修行戒、定、慧、解脫和解脫知見這五種功德,可以成佛,喻為“五分香”。這是指通過身口意的修行,使自己身心清淨,升起覺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稱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教徒在焚香時常唱“香贊”:“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蓋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重證寂滅。”(出《華嚴經》),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徵意義。《楞嚴經》卷五說香嚴童子聞比丘燒沉水香而悟入圓通,證羅漢果;《維摩詰經.香積佛品》中說上方有眾香佛國,一切皆以香作,乃至以香氣為語言聲音。都是與香有關的論述、記載。
行香促解脫
關於行香,在《賢愚經》卷七中載:昔有貪婪之人,蓄金七瓶,掘地深藏。後病死變為毒蛇,猶守金瓶。經墁長歲月,心生厭倦,呼行人捐金一瓶,供僧作福。行人擔蛇至一寺,遵囑行香僧前,僧為蛇說法,蛇因之而喜,復獻出六瓶金施僧,蛇因此而命終生忉利天。此為“行香”之初起。中國“行香”始於晉代道安法師。原為法會儀式,指法師升座說法時,向他燃香禮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香。後來“行香”一般系指佛事齋會中,由法師和主持齋者持香爐繞行壇場,或引導儀仗巡行街市。
南北朝開始,朝廷即舉辦“行香”法會。唐朝“行香”尤盛。如張籍《送令狐尚書赴東都留守》詩中:“行香暫出天橋上,巡禮常過禁殿中”。自居易有詩《行香歸》中日:“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當時,朝廷舉辦“行香”法會,多用‘於國忌日。當然也有非忌日行香的。後又有民間以“行香”祝壽或超度亡靈的。民俗中廟會、求福、祈禱豐年、官場儀式、新官赴任、店鋪開張等都有所謂的行香,表達人們良好祝願的方式,己與佛教中的“行香”大相庭徑。
進香方法
佛前進香,一般以燒香為主,即將塔香、散香、末香、線香等點燃,上供諸佛菩薩,懺悔業障,虔誠祈禱,以改往修來。
進香前的準備
來寺院進香,先正衣冠,穿著以典雅適度為宜,不得過於暴露或怪異。購香前先淨手潔面,端正身心,誠心正意。
香燭的選擇
在燒香點旁邊的香鋪里,選擇細小線香及小燭(供佛不用紙錢),香燭不在多不在大,誠心則靈,甚至不買香燭,或以其他供品供佛,都可以。線香以未上色素,香氣清淡為佳。大香多稱為草香,材料多為木屑、草類為主,加以人工化學香精合成,對身體健康有害。如果香氣刺鼻,是化學物質刺激鼻黏膜所致,不得用於供佛。以手持香,不必用塑膠袋等,注意環保衛生。
供奉香燭
在燃香燭點,撕去香燭的外包裝,把包裝材料投進竹筐內。點燃小蠟燭,插在蠟台上,點燃小線香,將線香插在香爐里。
佛前許願
依次排隊進三寶殿堂,在佛前頂禮三拜,許下自己的願望,祈求佛菩薩保佑,再頂禮三拜。切不可跪太久,以免讓他人等候。佛菩薩前有功德箱,可以隨喜放些錢進去,叫行布施,寺院有嚴密的財務制度管理使用這些善款,如修建寺院,興辦佛學院,佛教文化傳播及佛教慈善等,功德無量。
參觀學習
佛教寺院其實是一所社會性大學,法師們在古代建築上,佛教造像上,佛教藝術上,寺院布局上,費了許多心思,每一處都體現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細心體會學習,有啟迪智慧,升華生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