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身病

《佛說身病》是2010年03月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藝。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佛說身病 佛說身病
《佛說身病》內容簡介: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它滲透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觀念和習慣。其中,佛教對人體醫學、生活保健的認識博大精深,對身心調和與健康生活的具體要求比比皆是,它們,涉及到我們日常的飲食和呼吸,涉及到我們的道德修養,涉及到我們的情緒調節,也涉及到我們精神生活的達觀和純淨……身體的病痛從何而來?心中的不滿如何疏導?精神的憤懣如何化解?健康和諧的人生如何養成?現代人生活在追逐與壓力之中,忽略著損害身心健康的病源,卻盲目地進補、片面地自我安慰,殊不知身心的調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沒有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調和,又如何能夠創造和諧的人生?
《慈悲祛病》,從生理、心理兩方面的健康誤區入手,從飲食、呼吸、生活規範、情緒調節、心靈淨化等多方面角度,以日常生活行為為主線,以現代養生、日常保健的科學觀念和科學方法為內容,全面介紹健康生活的諸多要素,內容淺顯,簡單易行,人人可學。
《佛說身病》,詳盡介紹了佛教醫學中對人體的理解、對疾病來源及其危害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融會貫通了佛教養生與現代生活保健的綜合性知識,提出了全方位的身心調和方案。

作者簡介

安藝,上世紀八十年代生人,年紀輕輕,有信仰、愛生命。雖不曾研習過關於文學的理論知識,卻因為對文字的熱愛而投身於此。聞言“只有印在紙上的東西才能夠流傳得更久”,便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圖書出版行業;又因聽聞“沒有生活的文字是沒有活力的”,而轉投其他行業。曾出版《享受慢生活》。
編輯推薦
《佛說身病》:人類有身則有病,身病來自心病,慈心一念是健康人生的關鍵。
用佛教的智慧指引健康生活
佛教認為,所有身體疾病不外乎兩種:四大增損和五臟生患。佛陀普治眾生之病,被喻為大醫王,其醫術無非慈悲二字,慈悲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引領我們走進健康和諧的自在生活。
作家蘇叔陽這樣對待疾病:一、樂觀,二、把病當朋友看,善待疾病。洪昭光評價他是一個“帶病的健康人”,稱讚他的做法是“把非正常的變成正常的,把無序的變成有序的。疾病應該是敵人,但是你化敵為友,跟它和平共處了,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目錄

第一章釋迦牟尼的長壽因
佛陀誕生與胎教
遠離四苦,慧心萌發
修行之路,健康第一
身心兼具方能克服苦難
慈心一念是健康人生的關鍵
第二章佛教的生命哲學
人類疾病的種類
人類疾病的產生條件
生命的重點在於內心
內心空間和諧才能順遂自如
對生命空間的把握才是幸福之源
第三章佛教中的養生理念
身隨心行是養生的迷障
四大調和的健康標準
健康和諧的生命是現代醫學追求的目標
第四章人人都是有“病”的
所有疾病都是可以控制的
身病的三種現象
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
持戒是調和體態平衡的關鍵
心淨是治病的根本原則
第五章佛教中的醫學與醫藥
佛門醫學源遠流長
天下無一不是藥
佛醫中的特殊醫術
靜坐調息:佛醫的入門方法
推拿按摩:佛醫的祛病外法
禪定:佛醫的祛病內法
六字真言:佛醫的心理秘笈
呼吸排毒:佛醫的“防未病”方法
第六章佛教倡導的健康之道
養生的四大原則
生活中的養生內容
身體健康的根本:慈悲與寬容
身體強壯的基礎:飲食
身體強壯的保障:睡眠
身體強壯的客觀條件:居室
健康風貌的主觀表現:衣裝
第七章和諧的社會生活才是健康的根源
“以眾為我”才是幸福的社會
學會懺悔,超越自己
感恩常樂
從佛學中感悟生命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