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中藥]

佛手柑[中藥]
佛手柑[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佛手柑,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果實。具有舒肝理氣,和胃化痰之功效。用於肝氣鬱結之脅痛、胸悶,肝胃不和、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噁心,久咳痰多。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辛、苦,溫。

歸經

歸肝、脾、肺經。

功效

舒肝理氣,和胃化痰。

主治

用於肝氣鬱結之脅痛、胸悶,肝胃不和、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噁心,久咳痰多。

相關配伍

1、治食欲不振:佛手、枳殼、生薑各3g,黃連0.9g。水煎服,每日1劑。

2、治肝胃氣痛:鮮佛手12-15g,開水沖泡,代茶飲。或佛手、延胡索各6g,水煎服。

3、治濕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1-3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泡茶飲。

使用注意

陰虛有火、無氣滯者慎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栽培4-5年開花結果,分批採收,多於晚秋果皮由綠變淺黃綠色時,用剪刀剪下,選晴天,將果實順切成4-7mm的薄片,曬乾或烘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或噴淋清水,稍潤,切碎,曬乾。

形態特徵

佛手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老枝灰綠色,幼枝略帶紫紅色,有短而硬的刺。單葉互生;葉柄短,長3-6mm,無翼葉,無關節;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6cm,寬2.5-7cm,先端鈍,有時微凹,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鈍鋸齒。花單生,簇生或為總狀花序;花萼杯狀,5淺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內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數;子房橢圓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分裂如拳狀,或張開似指尖,其裂數代表心皮數,表面橙黃色,粗糙,果肉淡黃色。種子數顆,卵形,先端尖,有時不完全發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熱帶、亞熱帶。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

藥材性狀

果實卵形或長圓形,先端裂瓣如拳或指狀,常皺縮或捲曲。外表面橙黃色、黃綠色或棕綠色,密布凹陷的窩點,有時可見細皺紋。內表面類白色,散有黃色點狀或縱橫交錯的維管束。質硬而脆,受潮後柔軟。氣芳香,果皮外部味辛微辣,內部味甘而後苦。以皮黃肉白、香氣濃郁者為佳。

(1)川佛手片,片小質厚,不平整。長4-6cm,寬約3cm,厚約3mm。綠邊白瓤,稍有黃色花紋。質較堅,易折斷。氣清香,味甜微苦。

(2)廣佛手片,片大質薄,多抽皺。長6-10cm,寬3-6cm,厚1-2mm。黃邊白瓢,花紋明顯,質較柔。氣味較淡薄。

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

2、對胃、腸平滑肌作用。

3、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5、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

1、《綱目》:“煮酒飲,治痰氣咳嗽。煎湯,治心下氣痛。”

2、《本草逢原》:“專破滯氣。治痢下後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