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作者無著賢大師 (1295~1369),被公認為登地菩薩,一生顯現了偉大的菩薩行宜,慈悲、智慧和神變事跡不可勝數。寧瑪派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於諸傳承上師前共聽了150多次本論的講解,並要求弟子們必須精通其義,曾諭示通過學習這位大師的論著,能使人很自然地生起菩提心。
製作北京般若之舟文化藝術傳播中心
2. 作詞:無著賢菩薩
3. 作曲:陳衛東
4. 演唱: 陳衛東李偉
5. 統籌: 誠利卓瑪 欽次多傑
6. 錄音:君利
7. 編曲:妙言
8.混音:班瑪多吉
9. 編輯:仁智
目錄
卷首語
關於《佛子行三十七頌》及翻譯緣起 佛子行三十七頌
《佛子行三十七頌》譯釋凡例
序分A·歸敬頌讚禮上師及本尊
序分B·作頌因由
正分1·道前基礎(1)暇滿義大
正分2·道前基礎(2)背井離鄉
正分3·道前基礎(3)棲身靜處
正分4·道前基礎(4)心舍現世
正分5·道前基礎(5)拋棄惡友
正分6·道前基礎(6)親近善士
正分7·入佛教門皈依三寶
正分8·共下士道棄惡向善
正分9·共中士道厭有求脫
正分10·上士道入大乘門——發願菩提心①【傳自金洲】
正分11·上士道入大乘門——發願菩提心②【傳自寂天】
正分12-17總論
正分12·不捨願菩提心(1)不以八法之“失”故舍
正分13·不捨願菩提心(2)不以八法之“苦”故舍
正分14·不捨願菩提心(3)不以八法之“毀”故舍
正分15·不捨願菩提心(4)不以八法之“譏”故舍
正分16·不捨願菩提心(5)不以忘恩故舍
正分17·不捨願菩提心(6)不以欺凌故舍
正分18·遠五毒(1)不疑不怯所行——與樂代苦
正分19·遠五毒(2)戒滿離慢
正分20·遠五毒(3)降伏嗔恚
正分21·遠五毒(4)捨棄貪著
正分22-24總論
正分22·遠五毒(5)禪定位對治愚痴A——修唯心定
正分23·遠五毒(5)後得位對治愚痴B——于樂境修如幻行
正分24·遠五毒(5)後得位對治愚痴B——於苦境修如幻行
正分25-30總論
正分25·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①——布施
正分26·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②——持戒
正分27·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③——安忍
正分28·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④——精進
正分29·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⑤——禪定
正分30·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⑥——勝慧
正分31-35總論
正分31·佛子當力戒者(1)自斷
正分32·佛子當力戒者(2)不道彼過
正分33·佛子當力戒者(3)不貪友家
正分34·佛子當力戒者(4)戒除惡口
正分35·佛子當力行者速滅煩惱
正分36·總括前文觀心利生
正分37·結行回向所作善根
結分A-D總論
結分A·祈恕偈(1)
結分B·祈恕偈(2)
結分C·祈恕偈(3)
結分D·回向作此《佛子行頌》之善根
簡注 修誦簡軌
初·皈依發心及前行次第 四共前行 殊勝前行——慈心、悲心、菩提心修法 修心八頌 佛子行三十七頌 般若心經遮魔修法 事師五十頌 釋迦王十二行相贊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隨遇皆樂歌——病等轉為道用之方式 甘露滴——藥師佛修誦簡軌 觀音淨土祈願文 普賢行願品 淨行品 佛教歌曲 附錄一 附錄二四不共前行
中·正行次第
後·結行回向次第 輪迴中時
附錄
內容
那莫羅給夏(上“日”下“阿”音ra)雅!
雖見諸法無來去,然唯精勤利眾者,勝師怙主觀音前,三門恆時敬頂禮。
利樂之源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亦依了知其行故,於此宣說佛子行。
已獲暇滿大舟時,為自他渡輪迴海,日日夜夜不懈怠,聞思修持佛子行。
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遺忘取捨愚暗者,拋棄故鄉佛子行。
離惡境故惑漸輕,無散亂故善自增,淨心於法生定解,居於靜處佛子行。
長伴親友各分離,勤積之財留後世,識客終離身客店,捨棄今世佛子行。
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滅罪業,功德增如上弦月,殊勝上師較自身,更為珍愛佛子行。
己尚縛於輪迴獄,世間天神能救誰?故知殊勝無欺處,皈依三寶佛子行。
佛說難忍惡趣苦,皆為惡業之果報,是故縱遇生命難,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了知恆時無變法,希求解脫佛子行。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自何樂,是故為度無邊眾,發菩提心佛子行。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何人以大貪慾心,奪或令奪我諸財,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於他佛子行。
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三千界,然我深懷慈愛心,贊其功德佛子行。
何人大庭廣眾中,揭露吾過出惡語,於彼亦作上師想,恭敬頂禮佛子行。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猶如慈母於病兒,尤為憐愛佛子行。
與我等同或下士,雖以傲慢而凌辱,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
貧窮恆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美名遠揚眾人敬,亦獲財如多聞子,然見世福無實義,毫無傲慢佛子行。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一切境現唯心造,心性本來離戲邊,了達此理於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諸苦如同夢子死,迷現執實誠疲憊,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為幻相佛子行。
獲得菩提身尚舍,何況一切身外物,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故於三有無希求,守護淨戒佛子行。
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故於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饒益眾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禪定佛子行。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未觀察自錯誤,以法形相行非法,是故恆時審自己,斷除過患佛子行。
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
為求利養相互爭,失壞聞思修事業,故於親友施主眾,根除貪執佛子行。
惡言刺傷他人心,亦失菩薩品行故,莫說他人不悅詞,杜絕粗語佛子行。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
總之一切威儀中,觀心處於何狀態,相續具足正知念,成辦他利佛子行。
如是勤修諸善根,為除無邊眾生苦,皆以三輪清淨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為利慾修菩薩道,依照經續論典義,諸聖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頌佛子行。
因吾慧淺無修行,雖無智者所喜詞,然依諸多經論故,此佛子行定無謬。
而諸佛子廣大行,如我愚者難測故,相違不符等諸過,諸聖者前祈寬恕。
以此善願眾有情,以勝世俗菩提心,等同不住有寂邊,大悲怙主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