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概況

基礎建設

經濟發展
在潛山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余井鎮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5000畝長春生態林場開闢出生態農業發展之路,1000畝長春水庫成為特種水產養殖的示範,鄉鎮企業的改制增添了民營企業的活力,規模以上企業“冠生園”、“喬國老”、“皖峰”、“小天鵝”品牌日益叫響,十里竹藤器市場漸顯生機,個私經濟發展迅速,商業貿易十分繁榮。

中燾服飾公司工地,芯板廠,木藤加工廠,程祠竹木工藝廠,一批企業入駐潛山縣余井工業園區。2007年,余井鎮財稅收入遞增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遞增10%。該鎮堅持工業興鎮,做大做強服裝加工和食品加工企業,積極協助安徽冠生園提取項目工程,扶持中燾服公司擴模。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和功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築巢、引鳳,實現了“鳳還巢”,有3—5家300萬元以上縣無污染的企業入園。
余井鎮圍繞新農村建設,堅持以點帶面,抓好一個縣級示範和三個鎮級示範村建設。以項目為支撐,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龍頭工程”,做強萬禾米業,發展現代農業;實施沼氣國債項目,覆蓋率達到30%,達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做大以聯翔為龍頭的竹木藤器加工企業、芯板廠、絲廠等已有企業,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建立農村工作新機制。
鄉鎮建設

余井鎮進士村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因地制宜,紮實推進,取得三個方面的成效。一是規劃得到有序實施。2006年,按實際地理狀況分擴建型、整治型、新建型、拆除型四種類型確定5個村莊布點,其中破屋村民組52戶每戶投入400元,完成700米下水道和350米組內水泥路工程。24個村民組投資投勞,30公里通組道路全部完成砂石路面鋪築,鄉村公路2.7公里已列入“村村通”工程,已完成路基鋪築,進入路面施工階段。村委會自籌資金4萬元,完成村部改貌工程。二是經濟得到健康發展。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優質農作物種植占95%以上,其中優質雜交稻“兩優6326”450畝,畝產達750公斤,並與縣糧油公司簽訂了購銷契約。三是生態新村建設已經啟動。對56口當家塘和長春水庫東支一渠進行了清淤整修。配合有關部門完成了3700畝紙漿林基地開發;建沼氣池410口,“豬-沼-果”模式已經形成。
水利設施建設
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積極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將水利興修作為建設新農村的突破口,克服資金短缺、勞力不足等困難,多層次宣傳發動,多渠道籌集資金,水利興修由點到面展開,修復水毀工程8處,除險加固病險水庫1座,整治渠道3條2428米、堰塥7道,整修增容當家塘36口。工程施工採用人機結合,規範作業,嚴格施工,工程質量好、標準高、效益好。其中田樂村新建大塘,進士村破屋、光榮、中心大塘,馬道大屋、許莊大塘,嶺頭村長塥大塘,雙溪村龍華大塘等興建的當家塘,工程量大,土石方均在5000方以上,

2006年12月5日,余井鎮為民辦事全程代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為切實改進“兩風”、增進“兩情”,紮實抓好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這項“民心工程”,鎮政府投資2000多元,將原財政所納稅大廳進行改造,製作各種規章制度、服務流程、代理項目上牆公布,並安裝服務電話。按照“三三制”的安排,在鎮在編在職的幹部中抽調9名專職工作人員,並明確一名黨委委員為中心主任,每天安排一名領導幹部帶班。全程代理的工作開展,為打造和諧余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