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仲奎

余仲奎,(1903-1998),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台山人,生於華僑世家。

余仲奎(1903-1998):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台山人,生於華僑世家。1923年隨父赴美國求學,受孫中山“航空救國”思想影響,考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電機工程,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34年歸國,任廣東空軍司令部航空學校航空理論學科主任。後被廣東空軍司令部派赴德國考察飛機製造廠。回國後任南昌第二飛機修理廠設計科科長。隨後,受聘為南京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教授,致力於航空材料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央航空研究院研究員、歷任器材系主任、副院長、代院長,兼任器材系飛機試驗廠、層竹飛機外掛油箱試驗廠廠長,參與研究以國產竹木為材料製造飛機。經一年多的研製,試製成以竹蓆代替鋁片製造機翼及機身的蒙皮,竹木代替若干鋼管的雙發動機仿蘇聯式輕型轟炸機,並試飛成功,開創了用代用材料製造飛機的先例。撰寫多份研究報告,為研究飛機層板提供科學依據,受到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嘉獎。抗日戰爭勝利後,因不滿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迫害正義人士,1947年初辭職回廣州。後應聘中山大學機械系教授,兼任嶺南大學、國民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後,繼續在中山大學任教。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任華南工學院機械系教授、材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是機械類冷加工專業“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課程和機械類熱加工專業“金屬學及熱處理”課程的創始人、金屬材料學專家。其研究成功的“金相標本膠質代替膜”,可用普通生物顯微鏡代替金相顯微鏡觀察金屬內部組織。長期從事航空器材、金屬材料、材料熱處理及金相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成功地利用生物顯微鏡,在國內開展對鋼鐵滲矽、鉬絲滲矽等金屬表面的研究工作。創造性地利用密集高溫太陽能對鋼鐵表面進行局部相變硬化處理,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好評。還套用塗層方法,對鎢——錸、鎢——鉬兩種高溫熱電偶進行表面處理,使這兩種原不能在高溫氧化條件中使用的熱電偶,能在高溫氧化氣氛中測量溫度。1963年“矽化鎢鉬熱電偶”獲國家科技成果三等獎,1964年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是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9年至1983年,任第一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