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風濕性多肌痛

風濕性多肌痛病人肌肉一般無壓痛或僅有輕度壓痛,但病人可因關節疼痛和肌痛限制自身活動。 ,部分病人有白細胞、血小板輕度升高。 應鼓勵病人作適當的肌肉運動,避免廢用性萎縮及關節運動障礙。

風濕性多肌痛這一病名,在1957年才由國外學者提出。其病因尚不清楚。據研究,認為與遺傳、免疫、年齡、內分泌激素變化、環境等因素有關。
風濕性多肌痛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 老年人 ,可突然起病,多在數周內加重。肩胛帶或骨盆帶肌肌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狀,多為對稱性,也可先有一側肩部或髖部肌肉不適或疼痛,數周后發展至對側。四肢近端和顳部肌肉.及肌腱附著點亦可累及。病情輕者,晨僵及肌痛在晨起後1-2小時逐漸消失,休息後僵硬明顯。嚴重者可出現上肢抬舉受限,不能過肩,甚至不能梳頭、持物,下肢抬腿及上下樓困難,不能下蹲,更有甚者連翻身都困難。常見夜間疼痛,影響病人休息。風濕性多肌痛病人肌肉一般無壓痛或僅有輕度壓痛,但病人可因關節疼痛和肌痛限制自身活動。關節痛多見於肩、膝、腕、胸鎖關節。關節周圍如肌腱、滑囊或關節囊可有壓痛。晚期可出現廢用性 肌肉萎縮 ,肩和髖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可致關節攣縮,導致關節主動和被動運動障礙。另外,本病常伴有低熱、乏力、食欲不振,可有輕中度 貧血 ,部分病人有白細胞、血小板輕度升高。急性期未治療的病人,可有血沉ECTkey=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增高。‘肝功能異常也較常見。
診斷應嚴格符合以下6點:①年齡在50歲以上;②頸、肩胛帶、骨盆帶,3處易患部位中,至少有兩處出現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持續一周或以上;③血沉、C反應蛋白增高等全身反應證據;④受累肌肉無紅腫熱,,亦無肌力減退或肌萎縮;⑤排除類似的其他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肌炎、惡性腫瘤等;⑥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
風濕性多肌痛如不發展成巨細胞動脈炎,則預後較好。應鼓勵病人作適當的肌肉運動,避免廢用性萎縮及關節運動障礙。本病對小劑量潑尼松(強的松)(每日10-15毫克),反應良好,能夠滿意控制症狀,減少併發症,病情穩定後以最小量維持1—2年,多數病人在治療4-5年後可停藥觀察。近年有報導潑尼松(強的松)聯合套用小劑量甲氨喋呤(MTX)每周7.5毫克,半年後漸停用激素僅以MTX維持,取得較好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