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1982,阜新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1987-1990,中國礦業大學,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碩士(1985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博士(我國第一個“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博士學位)
1987-1993,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系,副主任、主任
1993-1995,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部主任
1996-2000,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助理
2000-2010,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司長
2010-2012,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2013-2015,華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2000年至今,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系,教授/兼職博導
2015年至今,北京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導
2015年2月5日在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召開了院士候選人評審工作會議,經過無記名投票,決定向中國科協推選華北科技學院何學秋同志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教學科研
所教課程
本科生課程:
礦山安全工程
研究生課程:
安全技術新進展
研究領域
(1)安全科學規律
(2)地下工程動力災害監測預警物理方法
(3)地下工程安全AI理論與技術
(4) 安全規劃與戰略
社會兼職
2017年至今,國際礦山安全科學與工程委員會主席
2014年至今,中安安全工程研究院理事長
2014年至今,中國煤炭安全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2011年至今,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礦山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8年至今,中國煤炭學會常務理事
2007年至今,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6年至今,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0年至今,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
《套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中國礦業大學學報》刊物編委;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委員會瓦斯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國家反恐工作協調小組專家組專家,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安全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礦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博導),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兼職研究員。現任華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技術研究
何學秋教授主要從事煤礦安全和安全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九五”、“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煤炭部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5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在煤礦瓦斯災害防治方面做出了較重要貢獻。在理論方面,首次提出了煤和瓦斯突出機理的“流變假說”和“安全科學的統一理論--安全流變-突變論”。
在技術方面,首次研製了開發非接觸電磁輻射法預測含氣煤岩災害動力現象的技術和裝備;首次證明了外加電磁場強化煤層瓦斯流動的新途徑;提出了用測試分析瓦斯(煤塵)爆炸瞬態中間產物來研究阻隔、惰化爆炸的新途徑。
獲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6項;出版了《含瓦斯煤岩破壞電磁動力學》、《含瓦斯煤岩流變動力學》和《安全工程學》等6部專著,發表論文13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2篇,被EI收錄65篇,被ISTP收錄31篇。研究成果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2001年中國高校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年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江蘇省煤炭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國家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
榮譽稱號
(1)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9)
(2)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6)
(3)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2000)
(4)國家教委優秀跨世紀人才(1995)
(5)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
(6)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
(7)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3)
(8)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2014)
(9)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
何學秋教授是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安全生產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跨世紀人才計畫基金,2000年入選國家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曾赴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俄羅斯、瑞士、義大利、日本等國合作研究或參加學術會議。此外,何學秋教授還獲得“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骨幹教師”、“全國普通高校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煤炭部青年科技獎”、“煤炭部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江蘇省首屆青年科學家提名獎”、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煤炭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主要獎項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1993),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02,2006),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2008),中國出版政府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二等獎5項,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獎、中國煤炭青年科技獎各1項。
論文著作
出版專著
竇林名,何學秋,衝擊礦壓防治理論與技術,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聶百勝,王恩元,何學秋,煤岩流變電磁動力學,科學出版社,2003
肖紅飛,何學秋,馮濤,煤岩動力災害力電耦和,地質出版社,2005
撒占友,何學秋,王恩元,煤岩流變電磁輻射效應及突出預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6
何學秋,周心權,楊大明,中國煤礦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王恩元,何學秋,李忠輝,煤岩電磁輻射技術及其套用,科學出版社,2009
何學秋,申寶宏,羅海珠,煤礦瓦斯防治技術與工程實踐,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李忠輝,王恩元,何學秋著,煤岩破壞表面電位效應理論與機制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3
發表論文
何學秋.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動安全生產科技進步,勞動保護,2005(12)
何學秋,等.利用煤岩破壞電磁輻射特性測定煤岩卸壓帶的研究,煤礦安全,1996(2)
何學秋. 煤巷瓦斯湧出規律及其連續性積分模型,煤炭工程師,1994(1)
何學秋. 安全科學的“R-M”基本理論模型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1(5)
何學秋,等.含瓦斯煤岩流變特性研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7(2)
何學秋,等.我國安全生產基本特徵規律研究,中國安全科學,2008(1)
何學秋,等.基於流變-突變理論的尾礦壩潰壩機理及預警準則研究,中國安全科學,2012(9)
參選院士
2007年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並成為有效候選人之一
2011年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並成為有效候選人之一
2015年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並成為有效候選人之一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名錄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