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錯牆

位錯牆

對於高層錯能金屬及合金(如Fe、Al合金),晶粒細化通過位錯的產生和運動形成位錯牆。退火時,會消除板材內部的殘餘應力和內應變,並推動位錯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使得一部分柏氏矢量方向相反的位錯相遇並消失,或者一部分位錯有序化形成位錯網或位錯牆;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位錯牆會互相連線合併形成亞晶界。

簡介

在韌性剪下帶型金礦中,剪下帶中的次級裂面、平行的透入性節理面(Penetrative joints)以及R面(Riedel shear plane)方位的構造裂隙(Structure crack)常被當作與金礦成因有關的構造。但這些構造都不是剪下帶韌性變形階段的產物,其形成不僅晚於剪下帶中石英等礦物的動態重結晶,而且晚於糜棱面理的發育。在剪下帶韌性變形階段,在不存在任何規則裂面的情況下,金元素是怎樣從圍岩單向遷移進入剪下帶,並提高剪下帶含金總量的呢?石英位錯牆中金的發現,為認識韌性剪下帶的蓄金機制提供了新的資料 。

資料來源及地質背景

用作電鏡(TEM)分析的樣品為含金石英糜棱岩,樣品采自江西金山韌性剪下帶。該剪下帶走向EW-NEE,傾向N-NNW,傾角約15°,延長大於8km,地表寬約1km。原岩為區域變質的板岩、千枚岩、變質砂岩和變質玄武岩無根塊體,同位素年齡1371Ma。

剪下帶在低度推覆作用下形成,帶中拉伸線理方位及石英碎斑變形特徵,均指示推覆作用由北向南。剪下帶中局部發育共生的脆一韌性變形構造,推測剪下深度小於6km。

剪下作用使岩石中的碳質(石墨)局部富集成條帶狀,而含金石英糜棱岩中的石英脈(呈雁行狀分布於剪下帶中的R面方位)呈小角度斜切碳質條帶,是一典型的找礦標誌。剪下帶中強弱變形構造交替分布,樣品處於強變形帶,後期疊加構造對其影響不大 。

金元素在位錯牆中的分布特徵

電鏡樣選擇具扭折的石英綬帶,在明場透射電鏡下觀察到密集的位錯構造,組交複雜的網路。石英亞顆粒由位錯牆(Dislocation wall)組成的低角度邊界所圍限,為一較大的石英亞顆粒,其邊緣位錯牆中定向排列的橢圓形亮點為金元素集中分布區。分析(EDS)絕大多數亮點有較高的金顯示,少數亮點已成空洞或僅在邊緣有金顯示,這是日於樣品在離子減薄過程中金元素被部分或全部損耗的緣故。

在有金顯示的亮點均排列分布於位錯牆中,長軸方向與位錯牆的展布方向一致,形態比較規則,與通常在石英中所見的不規則狀金形態完全不同。這表明金元素是獨立地沿位錯牆遷移,停止遷移後,金元素在適宜部位滯留集中,並保持著長軸順位錯牆排列的運動特徵 。

總結

1.韌性剪下帶型金礦具明顯的構造成因,剪下帶中大量的石英在韌性變形中形成的動力位錯牆,是金元素單向遷移進入剪下帶的超微構造,對提高剪下帶的含金總量起著重要作用(本樣品含金品位為34g/t)。密集的網狀位錯牆使剪下帶壓力降低,亞顆粒活動性增強,加上適宜的地球化學環境,金元素的遷入便可與韌性剪下變形同步進行。

2.剪下帶中的次級裂面及平行的透入性節理面,是分布於韌性剪下帶中的其他性質的構造,不具備使金元素單向遷入韌性剪下帶的功能,其含礦與否決定於其在剪下帶中的分布部位。研究區所見R面方位的裂隙是剪下帶持續變形的產物,表明變形物理條件已向脆一韌性過渡狀態變化。實驗證明,這種裂隙形成後還會變形,甚至由於二側顆粒邊界遷移而局部封閉,具有部分使金元素單向遷移的功能,也是一種重要的蓄金構造。

3.石英對岩石的流變行為起著控制作用,在不同條件下,石英可形成不同的結構和構造,有些構造組合具有很好的找礦指示意義,在石英糜棱岩中石英緩帶構造和扭折構造同等發育的部位,往往也是金元素最富集的部位。石英位錯牆中金元素的發現,從超微規模說明了上述現象的本質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