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爾納,L.
正文
![伯爾納,L.](/img/4/25c/nBnauM3XzQDN4QDO2cT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1A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伯爾納是1848年三月革命前著名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政論家和文藝評論家。他曾經寫過思想深邃的劇評,反對傳統的感傷主義戲劇和恐怖題材,主張建立現實主義的政治戲劇,把舞台作為培養資產階級進步的民族感情的學校。他在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政論性新聞報導。《巴黎信札》(1832)抨擊德國現狀,為1848年革命作了輿論準備。它與《巴黎新信札》(1833~1834)均遭德意志聯邦議會的查禁。他在《吞噬法國人者門策爾》(1837)一文中把民主主義的愛國主義和仇外的民族主義加以區分,主張民族友好。但他有小資產階級的偏激情緒,在《巴黎信札》中把歌德當作“公侯的奴僕”進行批判,還提出“歌德是押韻的奴才,黑格爾是不押韻的奴才”這種偏激狹隘的觀點。在30年代對海涅也曾進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