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519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008萬元;工業總產值2190萬元;完成農業稅148.78萬元。
產業發展
伯士鄉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主導產業是糧、棉、油,經過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現已形成設施農業、畜牧業、食用菌、黃花菜等特色產業與糧棉油並駕齊驅,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多年來伯士鄉一直是全省優質糧棉生產基地,是省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近20年的技術研究示範點,棉花生產以規模大、品質高、技術新而聞名省內外。2003年,引進棉花與哈密瓜立體間套技術獲得成功,目前全鄉棉花與哈密瓜間作套種面積初具規模。
食用菌生產在伯士鄉歷經2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品種單一到多樣栽植,目前已在9個村形成較大規劃。被譽為“西北食用菌第一鄉”。生產的平菇、銀耳、香菇、金針菇、雞腿菇遠銷全國各地,因質優、價廉受到各地客商的一致好評。2003年,全鄉食用菌生產上料380萬袋,生產優質平菇(黑、白、灰)500萬公斤,香菇30萬公斤,年創利潤1200萬元。
近年狀況
近年來,伯士鄉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積極支持私營企業發展,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伯士變壓器組件廠、鴻志鋼木家具廠、金翔裝飾材料廠、秦東紙箱廠等一批企業發展迅速。既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又推動了伯士經濟發展。
2001年以來,伯士鄉黨委、政府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號召,採取有力措施,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一是投資30萬元,建設了兩個占地200畝的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建成大棚150座。種植黃瓜、西紅柿、芹菜等常規蔬菜,並引進香椿、聖女果等新品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二是從山東引進了韭菜優良品種“獨根紅”,建成以高城、王家為中心的兩個韭菜生產基地;三是以蔡鄧、斗門為中心建成兩個養殖小區,帶動安市、趙家、席家等村大力發展養殖業。經過三年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上了新台階。並經過科學的規劃,在全鄉襯砌渠道16公里,新打機井38眼,修復機井45眼,形成了渠井雙保險的水利灌溉系統。同時整修了鄉境內所有進村道路和鄉政府所在地街道,使伯士地區鄉容村貌煥然一新,投資環境得到改善。
相關介紹
伯士民風淳樸,人民明禮誠信,政府以民為本,工作高效廉潔。勤勞樸實的伯士人民熱忱歡迎各屆有識之士在伯士投資發展。伯士鄉黨委、政府將為投資者提供最佳的服務,共同創造伯士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