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屍[中醫術語]

伏屍[中醫術語]

《諸病源候論·伏屍候》記載:伏屍者,謂其病隱伏在人五臟內,積年不除。未發之時,身體平調,都如無患

《諸病源候論·伏屍候》記載:伏屍者,謂其病隱伏在人五臟內,積年不除。未發之時,身體平調,都如無患;若發動,則心腹刺痛,脹滿喘急。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叩齒二七過,費咽氣二七過。如此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 六十日,小病癒;百日,大病除,伏屍皆去,面體光澤。

宋 · 唐慎微《證類本草》(曹孝忠校,寇宗演義》卷二一:“白頸蚯蚓味鹹,寒、大寒,無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蟲毒,仍自化作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