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四川有個聞名天下的堵江堰,因其用汩汩清流造福千年,被余秋雨先生譽為“中國歷史最激動人心的工程”。和都江堰的恢宏偉大相比,我們今天介紹的伍子胥堰當然渺得多,她謙卑地躲藏在秦巴山地一隅,鮮為世人所知,卻也同樣用清清渠水,滋潤濡養了百代鄖陽兒女。
歷史
這項水利工程叫伍子胥堰,因為據民間傳說,那是吳越春秋的風雲人物伍員(yún,字子胥)修築的,他悲壯的復仇是東周列國故事中有聲有色的章節;由於奸臣費無極的讒言,昏憒兇殘的楚平王下令殺掉太子建,同時株連到太子建的師傅伍奢一家,迫使伍奢之子伍員出奔吳國。為報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吳國物色了著名刺客專設諸,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僚,篡得君位,即吳王闔閭,終於借得精兵十萬,於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興師伐楚。五戰五勝,攻克郢都。時昏君已死,伍員鞭屍,聽說平王之子昭王在鄖陽即位,遂領兵溯漢江而上直抵鄖縣。昭王逃至房陵(今房縣)由於山高路險,一時難以攻克。伍子胥在鄖屯兵三年,採用軍民合作方式,共建了東西二條堰渠。屈指算來,迄今有2500年了。
鄖縣境內,除九曲迴腸的主幹流漢江和堵河滔河南北兩大支流之外,還有山地溪流河網縱橫密布,略呈向心狀匯注漢江。東伍子胥堰就建築在這樣一條小支流棒棰河上,在茶亭梁子下段與潭家灣老鷹岩之間。主體工程是一座攔水壩,由糯米汁拌石灰澆塊漿砌而成。高4米,長47米,寬11米,主壩之外,還有副壩。沿山開鑿一條人工大渠,總乾渠長3500米,渠道進口挖鑿有一個千來見方的沉沙池,以沉降泥沙,使乾渠常年保持清水流淌。從前,渠上還可以看到一隻運糧小船穿梭往返,利用水磨加工糧食。主渠上架設有六個防洪渡糟,塊石砌就,蔚為壯觀。
如果說,東大堰乾渠在高山大嶺上以逶迤壯美為特色的話,西大堰的風光則要以旖妮秀美見長了。那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流出花果狹窄的山口,靜靜注入漢江。小河與漢江匯合處,衝擊出一塊葫蘆形的小平原,西大堰的主壩就修築在葫蘆嘴上,人們稱之為“龍口”。堰東開挖一條人工大渠,沿著葫蘆平原東邊山腳蜿蜒,拐過一個九十度彎,與漢江岸平行,一去三十五里,直達鄖陽城西東郊,日夜奔流不息。最奇妙的是沿著大渠竟繁衍出一條熱熱鬧鬧的小街來,街面全由碗口大的青光石鋪成。兩旁店鋪將水渠夾持中央,真有幾分水鄉情調。炸油條麻花的。賣三合湯豆腐腦的,打鐵的修鎖的剃頭的,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水渠日夜嘩嘩,與打鐵聲叫賣聲雞鳴狗吠聲連成一片。山里人將西伍子胥堰喚作大堰,大堰所在鄉叫大堰鄉,無名小河得名堰河,而這因堰渠而生的奇妙的小街,自然就叫作堰河街了。一連串的命名里,飽含著村民百姓對她的崇敬感與親切感,這是兒女對一位樸實的鄉村母親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