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al-Fiqh
認識和闡述伊斯蘭教法的法律淵源、具體規定及其司法套用的學科。阿拉伯語為菲格赫,原意為認識、理解,最初的含義是指在缺乏明確的啟示律例時,作出法律判斷中對理智的運用。教法學是對《古蘭經》、聖訓中的天啟知識所作的認識、理解和智力運用。伊斯蘭教法是真主及其使者指引的正道,有關的教律和法程源自經、訓,其終極意義是啟示,不限於律法;而教法學是人類智慧精心構築的教法理論,依據人類對天啟誡命的理解而作的推理及擬制,其內涵是人類理智及智力的運用。後教法學成為教法知識的來源,逐漸失去獨立判斷的原始意義,教法學與教法幾乎成為同義詞。
教法學形成於倭馬亞王朝後期和阿巴斯王朝前期。8世紀初,宗教學者為了解決經、訓的有限律例不能適應愈來愈多的新問題的矛盾,開始認真討論法律問題,對於經、訓無明文規定,或援引經、訓條文精神也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依照當地的慣例和個人的推理,演繹出符合宗教倫理的法律判斷。由此形成帶有地域特徵的早期教法學派,主要的中心在伊拉克、希賈茲和敘利亞。9世紀,教法系統化和伊斯蘭化的發展,使各學派差異趨於擴大,而意見派與聖訓派的衝突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沙斐儀為統一教法創立了教法根源學,對教法淵源和法理原則作了嚴格的理論說明。此後,在作重大修正後,教法學體系終於形成,並允許不同學派的共存。教法學將法理和律令分為根源學和分支學。教法根源學是對教法淵源或基本原理及其套用的闡述,相當於法理學。分支學是關於具體規定及其實施的演繹,可稱為實在法,附屬於根源學。穆斯林對教法學的經典定義是:關於由《古蘭經》、先知的聖訓、學者們的一致意見或類比推理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的學說。《古蘭經》和聖訓都叫天命,為天啟的有形淵源。類比是對個人意見的限制,要求嚴格按照經、訓精神進行擬制。而公議作為權威學者的一致意見,享有教法生效的核准權,成為教法自身的重要淵源和體系基礎。由於各地的社會條件和民俗習尚的不同,教法學家對具體規定和次要的法理原則的解釋不同,遜尼派存在哈乃斐、馬立克、沙斐儀、罕百里四大教法學派。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易巴德派也都有相對獨立的教法學體系和教法學派。
相關詞條
-
伊斯蘭教古典法學理論
伊斯蘭教古典法學理論,現代西方伊斯蘭學術界通用的法學概念。簡稱古典法學理論。指中世紀具有經典性的伊斯蘭教法學理論體系。約形成於10世紀,是在沙斐儀法學理...
伊斯蘭教古典法學理論的概念 四項基本原則 -
伊斯蘭教法學的起源
伊斯蘭教法學的起源,作者是約瑟夫·夏赫。
作品與作者 內容介紹 -
中國伊斯蘭教
公元7世紀中葉自西亞、中東傳入中國的一神教信仰。經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傳播發展,現已成為中國五大宗教信仰之一,有信徒約2000萬人。伊斯蘭教在中...
唐宋時期 元代至明 歷史 分布 教派 -
伊斯蘭教義學與法學入門
《伊斯蘭教義學與法學入門》,原著為德文,發表於1910年,共6章,闡述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教法學的發展、教義學的產生與發展、禁慾主義與蘇非主義、伊斯蘭教...
內容簡介 -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公元七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
宗教簡介 宗教派別 傳播與發展 傳入中國 思潮運動 -
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
概述 特徵 詞源 研究對象 包含專業 -
葉門伊斯蘭教
葉門伊斯蘭教是伊斯蘭教在葉門的一個分支。
簡介 葉門共和國 伊斯蘭教 -
馬里伊斯蘭教
馬里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教法上遵從馬立克教法學派。蘇菲派有廣泛影響,主要有卡迪里、提加尼、哈馬里等教團組織。在巴馬科、廷巴克圖和塞古設有伊斯蘭經學院,《...
馬里伊斯蘭教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