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伊斯蘭教組織。1954年由埃及總理納賽爾發起,1955年正式成立。會址設在開羅。根據大會章程的規定,任何國家所有穆斯林,都被認為是這個大會的會員。
大會的六項具體任務是:
①研究全世界穆斯林的歷史與現狀,掌握與穆斯林的宗教、社會、民族等有關問題;
②對一切穆斯林國家、民族或團體提供包括衛生、建設工程、電子及核能研究等方面的技術援助;
③加強和建立穆斯林世界經濟與財政的關係,包括商品交換、發展農業與工業、建立各種交通路線,並設立與此有關的機構;
④加強關於教法和立法問題的協作,以教法為基礎,實現法規的統一化;
⑤鞏固和建立穆斯林之間的教育文化關係,鼓勵穆斯林之間知識與文化的傳播,包括訂立文化協定、增進教育文化機關、教師、學生之間的聯繫和設立各國穆斯林的獎學金、助學金等;
⑥定期召開旨在加強穆斯林之間聯繫和增進彼此福利的會議,以提高穆斯林的宗教意識、思想和對世事的觀察力,並搞好穆斯林個人之間的關係。大會的指導機構是最高會議。首任最高會議主席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王阿卜杜·阿齊茲·本·沙特。納賽爾逝世後,大會基本沒有重大活動。
(馬肇椿)
相關詞條
-
世界伊斯蘭大會
泛伊斯蘭國際組織。亦稱世界穆斯林大會。1926年建立於麥加。總部原設耶路撒冷,後遷喀拉蚩。其主要宗旨是向世界穆斯林宣傳伊斯蘭教的信仰、思想、文化傳統、歷...
簡介 機構 大會宗旨 會議 -
伊朗伊斯蘭革命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波斯語: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後期在伊朗發生的歷史事件,沙阿...
簡介 革命起因 革命背景 崛起 事件 -
塔吉克斯坦伊斯蘭復興黨
伊斯蘭復興黨是塔吉克斯坦國內一個政黨、成立於1990年10月。在原蘇聯地區是一個頗具影響的社會政治組織。它的組織結構建立在落後的封建部落制度和伊斯蘭教蘇...
簡介 創建史 思想體系 特徵 影響 -
泛伊斯蘭主義
泛伊斯蘭主義是19世紀中葉以後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產生的一種社會思潮。它在政治上主張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民族聯合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家,共同抵禦外來侵略;...
主義介紹 基本精神 產生過程 當代表現 負面作用 -
伊斯蘭會議組織
伊斯蘭會議組織是伊斯蘭國家政府級的區域性政治組織,簡稱伊斯蘭會議。秘書處設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最高權力機構為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 1969年9月,24個...
成立日期 組織宗旨 組織成員 觀察員國 主要負責人 -
伊斯蘭促進會
巴基斯坦伊斯蘭教政治組織,巴基斯坦全國聯盟的組成黨派之一。前身為印度伊斯蘭促進會,於1941年8月26日在拉合爾創建。當時主要勢力在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創...
伊斯蘭促進會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阿富汗伊斯蘭國
阿富汗伊斯蘭國,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結束、原共產政權垮台後,所成立的新政權;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執政。1996年,塔利班攻陷喀布爾,改為伊斯蘭酋長...
發展簡史 地理 政治紛爭 政府機制 國旗和國徽 -
日本伊斯蘭教團
日本伊斯蘭教團,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伊斯蘭教民間團體。又譯“日本伊斯蘭大會”。為日本著名醫生哈吉,二木秀雄(Shawgi Futaki)等於1974年...
教派簡介 教派宗旨 教派工作 -
北平伊斯蘭學友會
北平伊斯蘭學友會,中國現代穆斯林民間文化團體。1929年由北平各大中學校回民學生聯合發起組織。其宗旨是:“聯絡感情,砥礪學行,發揚教義”。
北平伊斯蘭學友會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