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產權分析

企業的產權分析

《企業的產權分析》在對已有的文獻作系統整理、比較和分析,給出產權經濟學的整個源與流的清晰圖畫之後,運用“不完全相同“的方法,對上述三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企業的產權分析》的寫作意圖是為把產權結構調整視作企業基本問題分析和企業改革思路設計核心的政策主張提供理論根據。

基本信息

企業的產權分析

內容簡介

在眾多有關企業的問題中,什麼是企業最基本的問題?在眾多有關企業的理論中,什麼是最適宜回答企業基本問題的企業理論?在眾多的有關企業改革的方案中,什麼是最通達、最切實的思路設計?《企業的產權分析》作者費方域教授在對已有的文獻作系統整理、比較和分析,給出產權經濟學的整個源與流的清晰圖畫之後,運用“不完全相同“這一當今理論前沿的方法,對上述三個問題進行了細緻的解答。實際上,作者所有的研究及《企業的產權分析》的寫作意圖是為把產權結構調整視作企業基本問題分析和企業改革思路設計核心的政策主張提供理論根據。

目錄

前言

0.1 經濟轉型和企業改革

0.2 傳統企業理論的局限

0.3 不完全契約和產權觀點

1 傳統理論的回顧和評價

1.1 科斯之謎:企業基本問題的提出

1.2公共產權與私有產權:對效率的影響

1.3 團隊生產,監控和激勵

1.4 經理行為、代理成本和所有權結構

1.5 契約人假定、交易性質和契約的治理

2 不完全契約與產權

2.1 完全契約與不完全契約

2.2 套牢模型和產權契約

2.3 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

2.4 產權的作用:理論根據

2.5 科斯定理

3 產權與企業基本問題

3.1 企業性質:資產所有權和勞動契約

3.2 兼併、企業邊界和產權

3.3 兩權分離和內部人控制問題

3.4 公司治理和經營者盡職

3.5 控制經營者的主要機制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

序言

為了全面地、系統地反映當代經濟學的全貌及其進程,總結與挖掘當代經濟學已有的和潛在的成果,展示當代經濟學新的發展方向,我們決定出版“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

“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是大型的、高層次的、綜合性的經濟學術理論叢書。它包括三個子系列:(1)當代經濟學文庫;(2)當代經濟學譯庫;(3)當代經濟學教學參考書系。該叢書在學科領域方面,不僅著眼於各傳統經濟學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經濟前沿學科、邊緣學科和綜合學科的新成就;在選題的採擇上,廣泛聯繫海內外學者,努力開掘學術功力深厚、思想新穎獨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文庫”力求達到中國經濟學界當前的最高水平;“譯庫”翻譯當代經濟學的名人名著;“教學參考書系”則主要出版國外著名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

文摘

新古典的企業理論,把企業不看作一種組織,而是看作一個可行的生產計畫集。它主要從技術角度,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把企業當成行為方式的形式與消費者完全一致的生產者來研究。在這個理論中,企業由企業家即所有者兼經營者管理,他們擁有兩種權利:生產計畫選擇權和利潤索取權。他們的行為問題,被簡單地抽象成在技術、市場和經濟條件約束下作出使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生產計畫(即確定最佳的投入和產出水平)。對於價格接受者來說,均衡條件就是熟知的價格與邊際成本相等。

除了最佳產量水平決定以外,新古典企業理論還研究了最佳生產規模和最佳生產範圍的決定問題。由於生產中有一些固定成本獨立於產出水平,所以,在可變成本隨產出增加而提高時,平均成本會出現下降,由於同時生產關聯產品可以獲得資源共享和生產互補的利益,所以,同時生產幾種產品會比分別生產它們的成本要低,但是達到最佳規模和最佳範圍以後,因為有些投入如經營能力很難隨著企業規模和範圍改變。所以,企業的平均成本又會開始上升。新古典的企業理論在一般意義上強調技術的作用。在特定意義上強調規模收益和範圍收益為企業規模和範圍的重要決定因素,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是,現實並不像新古典經濟學假定的那樣簡單。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古典的成功在於它所作的抽象,而它的不足也在於它的抽象。對於新古典的批評,可以沿這樣兩條線索歸納。這兩條線索都以市場失靈為立論基礎。第一條線索針對不完全競爭和其他市場不完全性,強調政府干預的補充作用。第二條線索針對一旦發生就不由市場直接協調的交易關係,強調企業對市場的替代作用。的

R H.科斯,是在這後一方面,最早向新古典理論提出重要責難的人。他發現,黑板經濟學與現實有巨大的差距:如果市場交易是最優的,為什麼有那么多交易要在企業內進行?如果企業規模由技術決定,為什麼很多公司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工程的需要?因此,在《企業的性質》(最早發表在1937年11月《經濟學》新系列第4卷上)這篇曾湮沒多年而叉終顯不朽輝煌的文章中,他指出,新古典理論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缺陷,首先,它在關注價格體系的時候,忽略了市場,或者說是忽略了制約交換過程的制度安排,忽略了與交易相關的(如獲悉信息)、對貿易條件討價還價的費用。而正如經濟學所表明的那樣,如果沒有適當的制度,任何意義的市場經濟都是不可能的。其次,它在強調企業功能的同時,忽略了企業的制度結構,所以不能解釋生產活動為什麼和如何被組織

……

後記

在寫完這3章15節以後,覺得還有些地方可以或者應當作些補充和修正。具體來說,它們是:(1)討論委託代理理論為何不能解決企業基本問題。(2)討論產權與競爭的相互補充關係。(3)討論法人財產權概念。(4)用可細分性來定義規模經濟。(5)補充經營者激勵、工人監督和市場壓力的作用。(6)討論法人相互或交叉持股。(7)對張五常、楊小凱與黃有光和張維迎等的企業理論,作些專門的介紹和評介。但是,要做完這些工作,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對原來的結構,也需要作比較大的調整,而且,屆時又會發現有新的地方需要補正,因此,也就只好在此打住,將本書以留有“缺口”的不完全的形式奉獻給讀者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