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生態質量是綜台質量生態質量觀是指包括生態環境在內的綜合質量概念。2000版IS09000標準這樣描述產品質量的概念:產品的固有特性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明示的、習慣上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能力。雖然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所泛指的法規要求中已有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但環境質量被法規所覆蓋的僅是其中的一部分。1.生態質量是產品生命周期質量
產品生命周期內,一個產品質量的形成系統,是從原材料的採掘或自然資源的獲取到最終處置或回收。通俗說,是產品從搖籃到墳墓進行的物質轉化過程。只有全過程的各個環節質量得以實現,才能獲得最終成品質量。在質量正產出的同時可能伴隨著某種負產出。如合成纖維氨綸的生產過程中要分離出氰酸和乙氰酸氰酸比砒霜還要毒,並且在土壤中一萬年也不會分解。一個紐扣電池可污染60萬升水,等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因此,生態質量觀應包括整個生命周期過程的質量,既包含正產出,同時也考慮負產出。這種集正負產出為一體的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綜合質量觀是生態質量研究的基礎。
2.生態質量是環境與生產過程互動的質量
人類的物質生產過程,是一個不斷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環境作為質量形成的因素之一,在影響或孕育了產品質量的同時,其自身也不斷地變化。這種過程應是相互補充、制約或共生的過程,而不能以一方的破壞作為代價來支持另一方的延續。
3.生態質量是以人為本的質量
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賴於經濟的發展,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不完全取決於經濟,如果經濟發展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吃麵包喝牛奶,呼吸污濁空氣,生活好了,疾病多了,能說是生活質量好嗎!追求狹義的經濟利益而不考慮廣義的社會生態環境效益,結果是犧牲了可持續發展。因此,改善環境,發展經濟,實現^們生活質量全面的提高,才是正確的生態質量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是不可取的。
管理目的
企業生態質量管理旨在使企業生產經營目的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一致,即在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節約資源,降低或消除污染,實現企業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綜合效益最大化。管理基礎
企業生態質量管理模式的基礎依然是全面質量管理中的PDCA循環:計畫(PIan)--執行(Do)--檢查(Check)--改進與處置(Act)。建設單位在其中每一個階段根據前一階段的成果與經驗,擬定下一個階段的實施重點,通過這種質量管理的循環達到持續趨近綜合效益的目的。管理內容
企業生態質量管理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和巨觀三個層次,分別對應於在企業層次、企業群落層次和全社會層次上開展管理活動。在企業層次上,企業要採取產品生態設計、生命周期評價、清潔生產等措施,減少產品或服務的物料、能源使用量,減排有毒物質,加強物質的循環,可持續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的耐用性,提高產品與服務的服務強度。在企業群落層次上,按照循環經濟、工業生態學的原理,建立企業與企業之間廢物的輸入輸出關係,實現企業群落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例如建立生態工業園。在全社會層次上,當前主要是實施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即在消費過程和消費過程後實施物質和能源的循環控制。企業生態質量管理包括上述生態質量管理的微觀、中觀兩個層次,即企業個體的生態質量管理和企業群落的生態質量管理。質量控制
![企業生態質量管理](/img/5/45e/nBnauM3X4AzMzMDMxEjM4cTOyITMyIzMxgTMwADMwAzMxAzLxI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與此同時,全面質量管理的某些思想在生態質量控制中仍然使用,並且得到了加強。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強調持續改進、採用團隊工作方式和重視管理的作用對企業生態質量控制來說依然不可或缺。企業的首要目標是提供滿足顧客要求的產品或服務,包括顧客對產品不破壞環境的要求。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顧客和市場的要求進行重新界定,這意味著企業以更為積極主動的態度和顧客進行交流。由於可能會存在一些質量和環境互相牴觸的情況,例如,敏捷製造要求精確的交付,這可能會增加運輸量,由此導致負面環境影響。因此,企業需要對現有的流程進行重新評估。持續改進意味著組織內部的承諾,意味著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定期對特定的過程進行審計、評估改進效果、發現改進機會的過程系統。進一步講,實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和持續改進依賴於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問(要超越部門的邊界,這樣可以使整個企業受益而非部門達到最優)以及企業同顧客和其他相關方之間(所有的利益夥伴)的協作。生態質量控制必須涉及所有層次上的所有員工,強調組織最高管理者對質量和環境問題的重視,鼓勵員工的積極參與。加強管理,對員工進行培訓,增強其質量和環境意識,可以使企業以較低的投入獲得更大的回報。
限於現代技術水平或者對自然界能量替代和變趕認識的局限,完全符合生態質量的過程和產品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相對於同類過程和產品或相對於過程和產品的現狀, 比較評價生態質量水平是較好的選擇。評價過程或產品在生態質量上的差異,國際上通常採用生命周期的評價方法。依據ISO的定義,所謂生命周期評價方法是指對過程或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與過程產品直接相關的環境影響、物質和能源投入產出進行匯集和測定的一套系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