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寶馬公司為何能從破產邊緣恢復並成為歐洲是強大的公司之一?盛世公司的全球戰略為什麼將其拖入崩潰邊緣?
飛利浦公司傑出的創新紀錄為何沒能轉化為市場成功?
瑪莎百貨、塞恩斯析里連鎖店、路透集團持續成功的原因何在?
通過對一系列歐洲企業成功與失敗案例的分析,約翰·凱探討了“什麼造就了一家成功的公司”這一重要問題。
約翰·凱認為,人們不應該用組織規模和市場份額來衡量成功,而應該用價值增值來衡量——即超出原材料、薪金總額和資本投入的那部分產出。公司戰略應以“我們如何才能與眾不同”這一問題為出發點,著眼於價值增值這一基本目標。約翰·凱還確定了能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的4項關鍵要素:創新、聲譽(特別是品牌的形式)、戰略性資產(政府授權的壟斷或限制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的其他方式)和構造(公司與員工、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成功不會在管理者們描繪關於公司命運的宏偉藍圖時光顧,只會在他們根據組織的獨特能力和優勢——特別是在組織構造的關鍵領域內——採取行動時降臨。
編輯推薦
通過對一系列歐洲企業成功與失敗案例的分析,探討“什麼造就了一家成功的公司”這一重要問題。指出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的4項關鍵要素為:創新、聲譽、戰略性資產和構造。
作者簡介
約翰·凱,英國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現為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牛津大學教授,倫敦經濟研究所主席。他21歲便進入牛津大學擔任教職,並成為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第一任院長。他創立的倫敦經濟公司是英國規模最大的獨立經濟諮詢公司,公司營業額達1000萬英磅。他還擔任哈利法克斯公司的董事長併兼任幾家投資公司的董事。他是迄今為止惟一一位被評選為英國學會會員的管理學教授。 他的研究興趣既包括商業戰略,也包括公共政策,主要著作有《經濟和商業》、《市場的真相》等。他每兩會在《金融時報》上發表專欄文章。
目錄
序
前言
Ⅰ 成功的公司
1 戰備結構
2 價值增值
Ⅱ 商務關係
3 合作與協調
4 關係與契約
Ⅲ 獨特能力
5 構造
6 聲譽
7 創新
8 戰略性資產
Ⅳ 從獨特能力到競爭優勢
9 市場
10 合併
11 可持續性
12 專有性
13 競爭優勢的價值
Ⅴ 競爭戰略
14 定價與定位,1
15 定價與定位,2
16 垂直
Ⅵ 戰略審核
17 公司
18 國家
Ⅶ 戰略的未來
19 商業戰備簡史
20 結論
前言
1986年,我獲得了一個機會來回答"企業成功的來源是什麼"這個問題,並同時獲得了大量相關資料。也許,一些其他問題比這一問題要更重要,但這樣的問題不是很多,而且,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這一問題無疑都是我覺得我有能力回答的最重要的問題。因此,我接受了這一挑戰。 顯然,我並不缺少所需的數據。每家公司都被要求記錄下詳細的公司活動收益狀況。所有西方國家都有一些專門追蹤記載領先公司的表現和活動的報刊雜誌。案例研究、企業歷史和企業傳記為我們描述了公司如何制定決策並解決問題。我漸漸開始明白,我需要做的事情不是收集新信息,而是建立一個幫助我理解現有信息的框架。因此,建立一個這樣的..
序言
商業作家的一種共同命運是:當他們撰寫的關於他們崇拜的公司的書重印再版時,他們會發現這些公司已不再受到人們的廣泛崇拜。在彼得斯和沃特曼(Peters和Waterman)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書中提到過的公司,在該書出版後的10年中似乎變成了默默無聞的落後者,而不再是行業內傑出的引領者。 我在本書中的研究方式幫助我巧妙地避免了這一問題。我認為,企業成功的基礎在於企業的獨特能力--這些獨特能力是企業特定歷史的產物,它們的競爭對手即使認識到這些能力給這些公司帶來的收益,仍無法模仿的事物。當企業成功地將這些獨特能力與它們面臨的外部環境結合在一起時,就實現了..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