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山河烈士陵園

任山河烈士陵園

發展為紀念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364名解放軍指戰員,1955年4月1日,原固原縣人民委員會將散埋在任山河戰場周圍的烈士遺骸遷移集中埋葬,並立碑建園。 1973年3月,原固原縣人民政府對烈士陵園進行了改建。 1998年8月,彭陽縣多方籌措資金,對烈士陵園進行改擴建,將烈士骨骸後遷埋葬於現墓地。

簡述

任山河烈士陵園,位於固原市彭陽縣城西北23公里處的古城鎮任河村,坐北面南,與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隔山相望。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3月31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三批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2009年被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命名為全國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背景

1949年7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在曾思玉軍長的率領下,直插彭陽任山河地區,與盤踞在黃峁山一帶的馬鴻逵部第十一軍遭遇,打響了解放寧夏第一仗。當時,戰鬥異常激烈艱苦,經過全軍將士的浴血奮戰,守敵被全部擊潰,解放軍奪取了任山河戰役的勝利,打開了解放寧夏的南大門。戰鬥中有364名解放軍指戰員光榮犧牲,他們沒有看到共和國成立的那個莊嚴時刻,甚至有100多名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發展

為紀念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364名解放軍指戰員,1955年4月1日,原固原縣人民委員會將散埋在任山河戰場周圍的烈士遺骸遷移集中埋葬,並立碑建園。1973年3月,原固原縣人民政府對烈士陵園進行了改建。1998年8月,彭陽縣多方籌措資金,對烈士陵園進行改擴建,將烈士骨骸後遷埋葬於現墓地。2009年蘭州軍區司令員王國生將軍倡議並捐助,市人大代表立案,市、縣籌資,民政部門爭取國家專項投資對陵園進行擴建。
新陵園占地4萬平方米,建有紀念碑、紀念館、弔唁廣場、烈士墓冢、公墓園、花壇、雕塑、停車場等。陵園正中間是弔唁廣場,占地3500平方米。每年清明節,市、縣都要組織廣大黨員幹部、中小學生、駐地部隊官兵和社會各界在這裡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從弔唁廣場向北經過64級台階登上北面的平台,64級象徵著參加任山河戰鬥的解放軍第64軍。陵園象徵性建築物——革命烈士紀念碑高19.49米,象徵著1949年的任山河戰鬥,正面中央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仿毛澤東字型的紅色大字。碑陰銘刻著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將軍題詞:左上方為“紀念任山河戰鬥”,中間為“正氣留千古 丹心照萬年”。
烈士墓冢呈魚鱗形排列於台階東西兩側斜坡上,園內安葬著1949年為解放寧夏而英勇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9兵團64軍364名指戰員,紅一方面軍長征途經彭陽犧牲的4名紅軍戰士,剿匪犧牲的3名幹部和2名武工隊員,解放軍騎兵師教導隊的6名戰士,寧夏軍區騎兵第4團的4名戰士,固原駐軍犧牲的5名戰士,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犧牲的1名戰士,還有1 名中共地下黨員,共安葬革命烈士390名。
大門西廁為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廳,廳內有反映任山河戰鬥情況的展板、戰鬥中使用的各種武器和烈士遺物展櫃。大門東廁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紀念廳,廳內有反映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展板和光榮的六十四軍情況介紹展板及重要領導人、著名書法家的親筆題詞。

意義

“青山有幸埋忠骨,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生前曾南征北戰,馳騁疆場,如今長眠地下,與青山為伴,他們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們的精神永放光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