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烈士陵園

綦江烈士陵園

綦江烈士陵園,是為遷葬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解放後征糧剿匪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概述:

重慶綦江烈士陵園(現又名南州公園)是為遷葬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解

放後征糧剿匪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成立時間:

1956年春,中共綦江縣委和綦江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在縣城西南之南平山麓

的小堡上修建陵園,命名為南平陵園,並成立南平陵園修建委員會。同年3月19日正式開工,1957年1月15日勝利完工,是年清明節舉行陵園落成典禮和烈士忠骨遷葬典禮。整個工程共開支經費2.3萬餘元。機關單位的幹部職工、城鎮居民和學校師生義務獻工30餘萬個。全縣少先隊員為修建湖心亭和紅領巾橋捐獻自己課餘勞動的收入6千餘元。

歷史:

南平陵園建成後,初屬縣民政部門管理。1966年3月交由城關鎮人民委員會接管。1972年冬,縣革命委員會撥款6040元,責成城關鎮人委將湖上的木橋改建成鋼筋水泥橋,並動員機關單位的幹部職工義務挖除湖內的淤泥上千方。1974年2月16日,縣革委決定,陵園復由民政部門管理。是年11月至1975年4月間,縣民政局籌款1.8萬元,歷時一年多,修築長2666.4米、高2米的片石圍牆一道,使陵園範圍得以固定。1975年冬至1976年春,又撥款2萬餘元,將湖周圍的土坎砌成石坎。1978年至1980年間,每年各以8325元、10752元和10094元的經費,先後對環陵道路和塔碑進行修繕,並於陵園左後側建一噴水池。1983年至1984年,縣人民政府又撥出款32280元,新科烈士墓碑,用大理石鑲嵌紀念塔和革命英雄塑像基座,更換陵園橫匾,加固石壁,豎立雲頭石柱,翻修人行梯道,組織人撰、書鐫刻序文、題詞和石柱對聯,並在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經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將南平陵園更名為綦江烈士陵園。
綦江烈士陵園占地面積共80餘畝,建築面積979平方米,園內至高的中心地坪上豎有高15.5米的五方型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塔上書有“血灑山河人民向念”、“豐功偉績永垂不朽”等大字,塔的基座周圍刻有聶榮臻、張愛萍、任白戈的題詞,郝謙的《烈士陵園頌》和縣委、縣府的《綦江烈士陵園序》。在紀念塔周圍分五方環形排列安葬著鄒進賢、霍栗如、孫秉南王宗德、王連長(名不祥)、王朝選、陳排長(名不祥)、王正富、熊一丁、陳全武、呂仲良、邱子為、周海倫、李才輝賈班長(名不祥)、黃樹榮、周蘭茹、易立昆、鹿留江、楊朝會以及4位不知姓名德解放軍戰士等共24位烈士忠骨,每座墓前立有石碑;正面一方還為忠骨遠殯他鄉的霍步青、王奇岳、王良、霍錕鏞、明昭等5位烈士立有紀念碑,碑文略志烈士的光輝事跡。
綦江烈士陵園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是綦江縣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市民休閒消暑的清涼之地。

地址:

綦江烈士陵園地址:重慶綦江縣古南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