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仕途經濟(shì tú jīng jì):仕途指做官的途徑,也指官場;經濟,指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做官治理國家。
仕途經濟出自《宋史·王安石傳論》:“朱熹嘗論安石文章節行高一世,而
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也該常會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講談講那些仕途經濟,也好將來應酬事務。”
“仕途經濟”是大觀園中怡紅公子賈寶玉最討厭的一個字眼。凡是勸寶公子留意“仕途經濟”的話,無論是從誰的嘴裡說出的,都一律被公子斥為“混帳話”。而他最愛和林妹妹說話,其原因之一也是“林妹妹就從來不說這些混帳話”。可見“仕途經濟”這種東西在寶公子的價值觀中是最輕的,最薄的,也許根本沒有半點分量。何謂“仕途經濟”?
《紅樓夢》中雖然沒有明說,但通過其中側面的描述以及暗示,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一二。“仕途經濟”應該是指在封建社會中,一個人通過一番奮鬥取得功名,獲得官職,得到較高的社會地位,實現自
己的人生價值,進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使其家人、親屬以及朋友也地跟著沾光,獲得利益。
辭書上說:“仕途,做官的途徑;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如果是為了“治理國家”而走一條正確的途徑去“做官”,倒也無可厚非。然而,縱觀中國五千年發展史,這種官實在是太少了
,而更多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所以,把“仕途經濟”理解為“升官發財”,似乎更貼近一些。
翻開《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賈雨村可謂是“仕途經濟”的代表人物,不過,這個記錄卻是常常被刷新的,而且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莫過於兩千多年前的那位“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的大商人呂不韋了。
歷史淵源
辭書上說:“仕途,做官的途徑;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如果是為了“治理國家”而走一條正確的途徑去“做官”,倒也無可厚非。然而,縱觀中國五千年發展史,這種官實在是太少了,而更多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所以,把“仕途經濟”理解為“升官發財”,似乎更貼近一些。
翻開《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賈雨村可謂是“仕途經濟”的代表人物,不過,這個記錄卻是常常被刷新的,而且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莫過於兩千多年前的那位“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的大商人呂不韋了。
呂不韋是一位很有“經濟頭腦”的商人,他滿眼都是錢。一次,呂不韋問他父親:“耕田之利幾倍?”答:“十倍。”問:“珠玉之贏幾倍?”答:“百倍。”問:“立主定國之贏幾倍?”答:“無數。”如此問答,不是把社會上一切活動都商品化了嗎?從此,呂不韋便開始了他賺得“無數錢財”的精心運作。當他見到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孝王中男(秦孝王有二十餘子)子楚時,竟不把他當人看,而是覺得“此奇貨可居”。而且毫不猶豫地出伍佰金買下了這一“奇貨”。呂不韋不愧是既識貨又果斷且善經營的商界“能人”,這個會說話的“奇貨”當時便一口答應:“必如鈞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伍佰金”自然不是個小數目,但是,與買來個“得分秦國”的利潤相比,“伍佰金”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獲利不可謂不豐厚。呂不韋經營得非常順利。
他利用奸商的慣技,拉關係、走後門、送厚禮,巧言令色,暗渡陳倉,無所不用其極,竟然讓這位“不得見愛”而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成功冊立為太子,呂不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位“奇貨”的師傅,由此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預期經營目標,為下一步賺“無數”的錢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的第二步是:“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政便是後來的秦始皇,他原來竟是呂不韋的兒子。孝文王僅立一年,就由“太子子楚代立”。子楚即位三年就死了,“太子政立為王”。秦王每更迭一次,呂不韋的官就升遷一次,一直升到“相國”,號稱“仲父”,至此,“經營”已經達到了極致,官位已經是至高無上,不能再升了。此時的呂不韋已經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一部《呂氏春秋》,誰若能“增損”一字者就獎千金,如此看來,家產難道還有數嗎?所以,呂不韋不僅對“升官發財”闡釋得非常透徹,而且操作技藝嫻熟,運作相當成功,不禁令人嘖嘖稱奇!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又出了個政治商人,就是人們在電視劇中領略其“風采”的和珅,他從一個低級官員校尉,一步步升到了“文華大學士”,位列一等公;並和乾隆皇帝結為兒女親家;他的家產也隨著他的官職急劇膨脹了起來。當時有人測算:“和珅的整個家產折合成白銀,可有10億兩的價值,超過乾隆時朝廷軍費開支的10倍,相當於清政府1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是和珅當政20年間,清政府財政收入總和的一半。”如果只當他的校尉,斷然不會有這億萬家財。和珅,同樣是一個緣“升官”而“發財”的絕佳典型。
然而,這種追逐“升官發財”的人,大多沒有個好下場。炙手可熱的呂不韋好景不長,待秦始皇親政之後,既沒有改變秦國的國號,也沒有認他這位“親生父親”,而是罷了他的官,並敕令他遷居蜀郡,這讓呼風喚雨,自命不凡的呂不韋深感絕望,在皇帝小兒的淫威下,飲鴆自殺了。而風光一時的和珅也落得個“論罪賜死和查抄全部家產”的下場。
兩千多年過去了,社會形態也向前邁進了,由封建社會經過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是“升官發財”這個歷史遺毒仍然陰魂不散,腐蝕著相當數量的大小官員以及做著“升官發財”美夢的芸芸眾生。建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以及一批大小“老虎”,由浴血疆場,奮勇殺敵的“紅小鬼”,蛻變為侵吞人民血汗的罪人,成為國人的慘痛記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這種歷史遺毒再度膨脹起來,官員貪腐成為了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貪腐的層級不斷攀升,貪腐的手段不斷翻新,貪腐的數額不斷加碼,貪腐的技巧令現代科技都望塵莫及!從級別最高的中央政治局委員陳良宇,到將貪腐心得傳授兒子的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徐其耀;從揮金如土,包養情婦,僅“五奶小青”一人,800天花了1840萬元,平均每天23萬元,每小時10000元的深圳市沙井銀行行長鄧寶駒,到借考察之機外逃法國的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委書記楊湘洪,嚴重干擾了黨的工作,嚴重敗壞了黨的風氣,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特別是一批攜巨款外逃的官員,嚴重侵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據商務部統計,30年來,有4000名官員外逃,帶出國外的貪腐資金高達800億美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外逃官員攜帶巨款一億多元人民幣,這是怎樣的一個天文數字,不能不令人瞠目結舌!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千方百計聚斂民脂民膏的貪官,與他們的老前輩和珅、呂不韋一樣,終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一個個貪腐案件被攤在了聚光燈下,一個個貪腐官員翻身落馬,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同時,中央進一步加大了預防和懲治力度。最近,中央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了去年以來廣東率先推行的領導幹部收入狀況申報制度,其中不僅包括領導幹部個人情況,還包括家屬收入狀況,以及子女出國情況等,這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堵塞漏洞,消除官員貪腐的土壤,特別是老婆孩子出國情況的申報規定,將在很大程度上堵死官員外逃的通道,有效遏止日趨蔓延的“裸官”現象。可是,效果如何?民眾將拭目以待!
正所謂:銀錢本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夜有一床,日可三餐足矣。為攫取錢財,辛苦操勞,夜夜噩夢,到頭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相關典故
仕途情結
《上韓荊州書》云:“十五學劍術,徧乾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李白曾作《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藉以言志,志在:“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不足為難矣。”意欲以縱橫之術,謀為帝王輔弼,濟蒼生,安社稷,然後功成身退,重返自然。此為李白一生最高理想。為了完成這個理想,乾謁、走終南捷徑、參軍,這些途徑他都試過了,但他還是沒有成功。雖然靠走終南捷徑成為了玄宗的御用文人,但那短暫的長安經歷不僅沒法實現他的理想,反而讓他更感到理想的渺茫,也樹下了眾多權勢顯赫的敵人,讓他的理想更難實現。
他一生痴迷於仕途經濟,但卻從沒真正實現過自己的理想,胸中激盪著的鯤鵬之志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他活得很痛苦。詩人晚年在《贈張相鎬》中曾悲憤地感嘆:“一生欲報主,百帶期榮親。其事竟不成,哀哉難重陳”。是什麼原因讓他到老都痴迷於仕途經濟?
分析原因
“客”出身
這是基本原因。關於李白的身世,向來有很多說法。比如:李陽冰《草堂集序》說:“中葉非罪,謫居條支”,范傳正《李白新墓碑》說:“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此二說,在時間上相去二百年(渠蒙遜破涼,事在南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即公元421年;隋末多難,事在隋煬帝大業十四年,即公元618年);在地理上相距二千里(條支都督府在今阿富汗境內,碎葉城在今蘇聯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在性質上亦迥不相同(一系犯法流放,一系國亡出奔)。而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敘其家世,則說:“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又與李《序》、范《碑》大不一致。此三說均出自與李白之口,怎么這么矛盾?但不管它們如何矛盾,都恰好共同說明了一點:李白是異鄉人,是“客”出生。李白是異鄉人,“客”出身的地位本來就低,現代某些李白研究者推測李白的父親是一位大商人。在一個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社會裡,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甚至不能由正常的科舉出仕。李白出生於一個“遭沮渠蒙遜難”,“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的家庭,唐王朝這個時期實行抑制豪族地主及廣開才路的政策,使這個家庭看到光明的前景,於是李白就確立了“事君”、“榮親”這兩個最高理想。
遍謁不仕
二十歲,謁蘇頲。頲甚贊其才,復勵之以學。見《上安州裴長史書》:“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群竂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青年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二十五歲,在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後重新改定,名《大鵬賦》。(司馬承禎字子微,唐時道教大師。)二十六歲,由揚州西來,或經陳州。時李邕為陳州刺史。初謁李邕,當在此時。二十九歲,在安陸,安州都督馬公許為奇才。白與元丹丘結識,當在來安陸以前。得罪李京之,作《上安州李長史書》。三十歲,前此曾多次謁見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故上書自由。終為裴所拒,遂有入長安之念,見《上安州裴長史書》。 至長安,謁張說父子,見《韓荊州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頗受冷遇。見《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欲謁玉真公主,未果。見《玉真仙人詞》。又曾謁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果。見《見路難》(其二)和《梁甫吟》。三十四歲,春遊襄陽,謁韓朝宗。見《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作《上韓荊州書》,極言己之懷抱與才能,望韓加以品題,使己得“揚眉吐氣,激昂青雲。”然乾謁不遂,乃作《襄陽歌》,以抒憤懣。復求助於襄陽縣尉李皓。見《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年輕時,李白曾拜隱士趙蕤為師。趙蕤的教導,使李白對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使於四方、不辱君命的晏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高臥隆中、三顧始出的諸葛亮以及善設奇謀詭計、為世排難解紛的魯仲連等蓋世英雄,佩服得五體投地,從而使他萌發了建功立業、匡時濟世的雄心和理想。而後李白開始遊歷蜀中,在去成都途中,曾投刺謁見當時著名人物蘇頲,受到蘇頲的讚譽。蘇頲的讚譽給予李白極大鼓舞,使他對自己的濟世才能更加自信。在遇到無數次的挫折後,有人會放棄,有人卻會更加堅定地往前走。李白屬於後者。早過了而立之年,他還遍謁不仕,建功立業、事君、榮親毫無指望。但這一切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稱讚、仰慕,更加堅定了他實現理想的決心。不做出一番事業來,怎對得起自己、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社會上眾多的李白迷?可事實上,李白已經乾出了一番事業了,他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高峰。
醜聞事件
坐計程車引發的醜聞
日本人素有“工作狂”之名,連其公務員也不例外。據說福田首相每天工作14小時,每天只睡4個鐘頭。由於很多公務員工作到深夜,誤掉了火車或捷運,政府就出台一項規定,對於這班工作到深夜錯過捷運的公務員,可以公費打的。日本法律本來就規定公務員上下班可以公費坐捷運,公費打的只不過是公費坐捷運的一項具有人情味的延伸而已,並無不可。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計程車司機借鑑航空公司的旅客航程積分制,以送啤酒、送小額現金等方式招徠像公務員這樣的固定客源,從而無意中將此事轉化為公務員利用職務機會收受不當財物的經濟案件。事件曝光後,日本輿論一片譁然,“工作狂”首相福田處境尷尬。
日本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在記者會上發布調查結果稱,17個政府部門總計1402人涉案。日本政府按照《日本國家公務員法》處罰了33人,其中1人停職、11人減薪、21人受到公開譴責,並對另外118人予以內部訓告或嚴重警告處分,處分總人數為151人。由於捲入此醜聞的職員中大部分來自財務省,財務大臣作出自我處罰,決定退還兩成月薪,還有多名未捲入此醜聞的財務省高官也表示效仿財務大臣,退還部分薪金以示懲戒。
此事傳到中國,引起網友們的驚愕。一名新浪網友說,公務員“還打的,坐捷運,日本真也小小氣了,看看我們,車子一部還不夠,升職了車也跟著升!”這名網友可能是對中國國內公務員公車私用,普通官員濫用豪華車的情形感到憤怒。在日本,公務員無專車接送,或開私車,或乘車或坐捷運,只有坐捷運可以報賬。還有一名新浪網友評論說:“人家小小地占點便宜,當個什麼重大貪污事件來報導,中國國家的公僕們如只是占如此便宜可謂是廉潔清官了。”看來這名網友抱持現實主義態度,默認了國內腐敗文化盛行的事實。一名搜狐網友則有點想不明白,“如此高薪的日本官員,竟還會貪如此蠅頭小利”,恐怕這名網友不清楚,日本並未高薪養廉,日本公務員工資處於該國平均工資水平,其待遇與民營企業職工差不多。
那么,這樁看似稀鬆平常的經濟醜聞對於官員的仕途有何影響呢?日本公務員倫理委員會想必會很認真地把所有這些涉案的公務員記錄在冊,今後這些公務員的升遷會因此大受影響,對立黨派會時時以此敲打對方。財務省大臣額賀福志郎也是在壓力之下才會自我懲罰,以期挽回失去的民心。當然了,對於“工作狂”福田首相,民眾不會因他的敬業,而原諒其部下可以亂來。
一塊比薩餅逼走女部長
比薩餅是什麼東西?站在東方,它首先是舶來品,其次,因為是舶來品才變得奢侈起來。但在歐美,比薩餅就像中國的北方大餅、蘭州拉麵或重慶麻辣小面一樣,是一種沿街叫賣的小吃而已。貪吃一碗“小面”就讓從政多年的女部長揮淚告別政壇,這足以讓盛行請吃風尚的國人坐立不安了。話說印度籍錫克族難民哈吉.辛格沒有在移民局規定的時間到移民大廳報到,而是派了其兒子來冒充,被辦事人員當場識破。移民局以辛格違反移民法規定為由逮捕了他,並頒發遣返令,要把辛格驅逐出境。
哈吉.辛格於1988年舉家移居加拿大,移民局數次遣返,都無功而返。哈吉申請了難民身份,申領到聯邦政府慷慨的補助金,並在多倫多開有一家比薩店。辛格眼看要被遣返,情急之下,向有關部門揭發了移民部女部長朱迪.斯格羅。他稱,在朱迪.斯格羅議員競選期間,她曾允諾,只要辛格免費送比薩餅給她吃,她就會在辛格辦理居留證時幫上忙。
這等於一名高級官員為了免費吃到一碗街頭小面而向攤主進行不對稱的“腐敗交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多么滑稽可笑。但反對黨不這么認為。這事傳開後,加國反對黨立即發動猛烈攻勢,痛斥當時的自由黨馬丁政府。為了集中精力為自己洗冤,也為了不讓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影響到政府工作,朱迪向馬丁總理遞交了辭呈。人們往往認為,說到為自己洗脫指控,最好的辦法就是緊緊抓住在手的權力,並動用權力圈中一切可利用的關係和影響。但朱迪沒有這么做,她回歸一介平民,以普通平民的身份通過法律途徑為自己洗冤。當然了,朱迪這么做最大的動力來源於對法務部門的信任。假如法院無法成為所有糾紛最終解決之所,人們也就有冤不願告到法院,寧可走上層路線,或採取私力 “救濟”方式,走上暴力護權。
中國媒體在傳發這則新聞時竟先入為主,紛紛以“女部長貪免費比薩餅而丟官”定調為女部長是腐敗分子,而更讓筆者毛骨悚然的是,一家國內頗有影響力的法制雜誌在編髮包括此案的一組國際各類官員腐敗案時開頭語竟用 “腐敗分子淪為喪家之犬”的驚人之語!殊不知,僅僅在詞語上圖個痛快而偏離了客觀的立場,就會遺漏別國在防腐治腐上的自我修復機制,無緣給本國“醜聞不再是醜聞”的麻木驅動器輸入一道替換的程式。那么,朱迪的“比薩醜聞”對其有何影響呢?隨著她的辭職並訴諸法院,人們開始重新認識這位集美麗與才幹於一身的政治人物,她的東山再起只是時間問題,不存在可能與不可能的問題。
農林水產大臣之死
松岡利勝是安倍晉三內閣的農林水產大臣。2007年媒體報導說,農林水產大臣辦公室的租金“高得不同尋常”,懷疑這名大臣侵占政府公共開支。除此之外,農林水產省只要有“綠色資源”機構收受政治獻金,獻金提供者均獲得了農林水產省的項目契約。人們普遍懷疑這名大臣捲入了非法交易,但松岡本人否認存在任何不當行為。2007年5月28日東京時間上午10時,松岡在其寓所內與秘書見面後就一人獨關在屋內。大概過了兩個小時,當秘書和保鏢再次進入房間時,發現松岡已經上吊自殺。在自殺前一周,松岡飛回老家看望老母親。老母親說,那天兒子在祖墳和神位牌前站立很久。一名私交甚密的老友勸他說,你向公眾道歉吧,人們會諒解你的,道歉後就沒事了。
但他還是選擇一走了之,一了百了。接任農林水產大臣之職的赤城德彥在一個多月後因虛報公費一事而引咎辭職。這之後,遠藤武彥接掌此職,但沒過幾天,媒體就報導他所領導的一個協會曾以增列損失而獲得額外的政府補助金。他隨後也以辭職謝天下。說句實話,不論是計程車腐敗案,還是比薩餅案,或是農林水產大臣系列案,涉案金額都微不足道。即便被認定為腐敗,有的甚至根本不夠追究刑事責任。
國人大可不必以幸災樂禍的心態來看待他國的腐敗醜聞,更不必以悲天憫人的眼光注視陷入醜聞中掙扎的異國官員。一樁小小的交易,一樁或許根本就不存在的交易,在位的當權者為了權力的尊嚴敢於辭職,這本身已經讓人尊敬萬分了。孟德斯鳩在《波斯人的信札》中曾說:“人的想像,自然而然適合於所在國的習俗;8天監禁,或輕微罰款,對於一個生長在溫和國家的歐洲人,其刺激的程度,不亞於割去一條手臂對於一個亞洲人的威嚇。”如果國人皆能自愛,當權者個個奉權力為神聖,那么,即使腐敗是一場氣勢洶洶的瘟疫,也定會在某一環節上自動被阻斷。但是在一個爭先恐後腐敗的社會中,再嚴峻的刑罰也恐怕難擋腐敗的侵蝕,因為視慫恿腐敗為常態的官場文化,早已死死堵住了建立反腐敗政治機制的通道。
相關評論
從小說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發跡史上看,這種奮鬥應有兩種途徑:一是發奮學習,研讀四書五經八股等文章,以期能在科舉考試中名列魁元,金榜得中,從而一朝成名,躋身權貴。這在封建社會中被視為最光彩的進取“正途”。很多自以為學問大本領高的人都樂於走這條路。也有很多有作為的官員走的就是這條路。《紅樓夢》中的賈政因為沒走上這條路,懊悔終生。賈寶玉的侄子賈蘭以及賈寶玉的弟弟賈環,後來也都走了這條路。賈政很是希望寶玉也能走這條路,所以對寶玉讀書一事抓得很緊,庭訓也就異常嚴格,以至於寶玉看見他老子“就像老鼠見了貓兒一般”。當然寶玉也不是不愛讀書。寶玉讀了許多像《西廂記》那樣的書,還能學以致用,在追求林妹妹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裡面的台詞。此外他還讀過許多名人的詩詞歌賦,還有什麼“第三本詩經”,什麼“呦呦鹿鳴,荷葉浮萍”(不知寶公子當時是否這樣讀的?),不過這一切在賈政的眼裡都只能算是“精緻的淘氣”,因為這些東西屬於“雜覽”,與科舉功名無關,也就與“仕途經濟”無關了。
實現“仕途經濟”的第二條奮鬥途徑就是投奔已經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有親的認親,同姓的聯宗,八竿子打不著的也可以去做清客,或成為其門生。總之,多與權貴來往,以期得到他們的提攜。《紅樓夢》有好幾位人士走的都是這條路。平民百姓如劉姥姥者,勇敢地踏入賈府的高門檻,前去認親,雖然被賈府上下人等玩弄嘲笑,卻也著實為自己的家庭撈了不少物質上的實惠。想向上爬的人如賈雨村者,借著與賈府聯宗的方便,靠著賈府的勢力,順利做上了應天府尹。賈府管家賴大的兒子賴尚榮也是依靠賈家的勢力做上了知縣。至於賈府本身,一是靠祖上的功勞,而是靠皇親國戚的身份,三是靠與權貴北靜王府的不一般的關係,始終維持著王侯一般的地位和生活。但最終因為和另一位權貴西平王府沒有處好關係而被彈劾、被抄檢,被拋入了地獄。由此可見,這第二條“仕途經濟”途徑也是需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凍的!
中國過去的文人都認定了仕途經濟一條路,“經濟”指的是“治理國家”,比升官發財要好聽得多。說的“仕途經濟”,指當官成了一種經濟現象。“仕途經濟”可能一時讓人不好接受,是一個經濟社會,也是一個經濟時代,比如“執法經濟”,一開始很多人不習慣,後來這個經濟越發展越猛,人們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各行各業都有各行各業的經濟,農業有農業經濟,林業有林業經濟,仕途當然也可以叫仕途經濟,恐怕這還是當今熱門經濟的一種,不次於辦學、開藥店、搞房地產。人們投奔仕途的熱情,足可以說它是當今熱門經濟。
舊時的讀書人不妨唱唱高調,明明是自己想出人頭地,得到一個就業的好位置。這是人之常情,人的生存手段就是經濟,沒有經濟,人就沒法生存。世界上所有的從業者,肯定想到的是利,也就是經濟,所謂的冷門和熱門,無非是經濟利益的大小。當官也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先把為官的高調子放下,這樣我們才好說事。你如果一說到官,都是父母官,都是公僕,都代表政府,高尚得無可質疑,那就沒法評說了。實際上官與其它行業的人謀生的目的沒有什麼不同,“千里來做官,為的是吃和穿”,這倒是最實在的,它與“治國平天下”的高調確實不可比,樸素的話,實話,也並非不能說。當官首先是為了自己就業和謀生,為了“吃和穿”或養家餬口,這是前提。在所有的行業中,官俸官祿可能比其它行業的經濟勢力強,所以很多人就想從事當官這一職業。仕途自古熙熙攘攘,這只能說明這是一個熱門行業。官從事的行業,只能說他們的責任大一些,你不能說他們就是一個覺悟和道德極其高尚的人群。我們自古把官捧得太高,對他們期望值太大,反而容易失望。
中國的文化自古以法治民,以德教民,刑不上大夫,官好像都是“神父”角色。實際上古代的官也是凡人,首先靠一種職業謀生。如果提到經濟的高度,因為當官可以發財。儘管有人說“當官不許發財”,但靠當官發財大有其人。靠當官能撈到很多錢,這就成為仕途經濟了。中國人自古對當官都非常熱衷,汲汲於功名,功名可等於利祿,這可以說是當官的普遍的目的。功名是靠個人打拚出來的,這是仕途經濟的積極拼搏,這樣的拼搏利己利國利民,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唱高調唱出來的。
從經濟角度講,現代社會的仕途不應當那么熱,現代社會分配相對公平,不可能有“食萬戶”的官,官員也是工薪制,他們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利益並不是很突出,並非發財的行業和暴富行業,不可能腰繞萬貫。相比而言,其它“朝陽經濟”比比皆是。既如此,人們為什麼又熱衷於當官呢?也許他們的經濟在於隱性!從人們當官的熱情來看,這個經濟利益是不可低估的,一些人躋身官場,發財有術,成為巨大經濟利益者。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亦官亦商,牟取暴利。這些貪官,每抓出一個來,除查明的貪污受賄數額之外,常有很多財產不能說明來源,這個灰色經濟成為一個巨大黑洞。他們把仕途變成了險途。有一個叫武保全的“七品官”,上任八個月,賣官收入多達四五百萬元,真可謂“一官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