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讀書

今天我們讀書

“今天我們讀書”是【讀品】與季風書園合作舉辦系列公益讀書沙龍,每月一期,免費公開,旨在推動“閱讀記錄分享”,使閱讀融入生活。

往期回顧

【讀品】沙龍2008年度回顧

撰稿:Vicky & 李華芳

2008年,季風書園讀書俱樂部與【讀品】 合作的“今天,我們讀書”系列沙龍繼續進行,一共舉辦12期。從1月到12月,每個月第三或第四個周六,都有一些愛書人相會在陝西南路捷運站的季風書園咖啡廊,通過沙龍“分享閱讀的愉悅”。沙龍免費開放,形式簡單,先由主講與評議人圍繞某個主題發言,自由討論環節參與者可自由發表意見。

第一期“長達一年的閱讀回眸”。

第一期沙龍主要討論" 2007年的閱讀回眸"這一主題,由來自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李華芳主持,並由【讀品】主編梁捷做了主要發言,他認為選好書的標準有兩個方面,其一,我們認為一本書好,不光是其書本身的內容好,也是出於公共關懷,對現實問題的深刻理解,這幾年熱門的,像政治哲學、公共政策等領域的研究、翻譯。當然有相當多的朋友關注近代史,也表示了另外一種的公共關懷。其二,則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的趣味、藝術愛好,像古典藝術等,這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種。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從轉型經濟學與近代史兩方面敘述了他在2007年的閱讀。

第二期“哈貝馬斯:交往理性”。

第二期沙龍主要討論主題為“哈貝馬斯思想研究”,由清華大學法學碩士、浙江大學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編輯錢濟平主講。主要圍繞主體性問題和交往理論兩個重點展開。主題性理論危機出現源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哈貝馬斯提出了“主體間性”的概念。人的認識方式分為主體與客體關係和存在與價值關係兩種。人對客體認識的進步大於對主體的認識的,客體發展(如社會制度)占去人們大部分精力,客觀世界吞噬主觀世界,宗教價值衰敗。從齊美爾和本雅明等哲學家的很多關於現代性的觀點可以看出這一問題。

第三期“科學與歷史寫作的挑戰”。

第三期沙龍主要討論主題為“科學與歷史寫作的挑戰”,主講為美國著名科普作家達娃·索貝爾(Dava Sobel)女士。【讀品】出品人李華芳主持了本次沙龍,他首先介紹了索貝爾女士以及與會嘉賓。之後索貝爾女士介紹了自己的創作經歷,早先她曾在環保等主題里耕耘,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從事科普寫作。出於對故事和講故事的愛好,她開始了科學史的寫作,也因此產生了《經度》、《行星》、《伽利略的女兒》等一系列優秀作品。索貝爾女士的興趣也正是把這些歷史用有趣的筆法寫出來,像講故事一樣告訴人們,尤其那些原本對天文並無熱情,甚至心存懼怕的人們。嘉賓之一,阿西莫夫作品的中文主要譯者,卞毓麟老師以兩位科普寫作大師卡爾·薩根和阿西莫夫的風格、技巧與成就為背景,討論了科學寫作的意義、技巧等問題。

第四期“遊牧生活對歷史的影響”。

第四期沙龍主要討論主題為“遊牧生活對歷史的影響”,主講人為【讀品】撰稿人維舟。在通常的歷史教育中,遊牧民族一直都是漢族的外患,從秦漢時期人匈奴人,到隋唐時的突厥人,直至宋元時的蒙古人。維舟追問到,那么為什麼會出現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漢人都打不過一個蒙古人呢?以前的歷史教育通過農業文明、遊牧文明的角度來解讀文化之間的差異,但當前的學術視角往往將遊牧民族等的解讀從“他者”的身份展開,事實上對這些民族的理解,也一直都是他的鄰居(漢人)的記載來完成的。評議人梁捷認為維舟的主題發言不僅涉及了大量的歷史分析,其間的問題很多與今天的政治格局仍然有影響,比如藏族、維吾爾族等,值得我們深究其根源,對遊牧民族一些歷史的澄清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問題。仇鹿鳴則從現有遊牧民族的研究難點展開,他認為以往遊牧民族被極大的忽略了,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來書寫歷史,也是因為遊牧民族的自我認同很不穩定,儘管每個時期草原上的主人表面上看有所不同,實際上民族名字的衰亡不代表他們不存在了,很有可能是變成了新的民族。但這些在當前的研究中都未能得到深入。對遊牧民族特性的研究也極為缺乏,如為什麼會產生“賤老弱、貴強壯”,為什麼哥哥死了,嫂子嫁給弟弟等。仇鹿鳴認為遊牧民族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不應該被忽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前的首都,在唐時是幽州,本是不毛之地,到元時元大都等幾代的建立才能成為首都。

第五期“制度與宗教”。

第五期沙龍主要討論主題為“宗教與制度:經濟結構的信仰基礎”,主講人為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方欽,現在執教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方欽首先提到,本次的沙龍主要涉及的作品是韋伯的《經濟通史》和《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以下稱“新”),理解韋伯關於新教倫理與現代經濟秩序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韋伯命題”,新教的產生在無意之間創造出強有力的“資本主義精神”的“新教倫理命題”。這一假設在韋伯剛剛提出來的時候,長時間影響了學術界。但當美國帕森斯等社會學家成熟以後,發現韋伯命題無法通過實證檢驗,或者說在工業革命以前,韋伯命題可能是成立的,但在此以後,宗教精神與經濟秩序中存在何種聯繫殊難測度。之後方欽敘述了各學科學者對韋伯命題及其研究的責難並介紹了韋伯論述韋伯命題的過程。首先通過實踐考查,發現新教教派與工業革命的興起存在相關性,然後討論路德的職業概念,提煉出“天職官”,第三部分討論禁慾主義,並把禁慾主義和資本主義联系起來。韋伯認為經濟理性主義的精神不僅依賴於理性的技術、理性的法律,最重要取決於實用的理性的生活樣式,這種樣式最重要的來源就是宗教或巫術。一個社會的形成,需要社會共同的核心價值,制度、技術等方面很容易移植,但一個社會共同的核心價值則很難移植。

第六期“中國農民工調查”。

第六期沙龍主講是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候選人馬麗,【讀品】主編梁捷和同濟大學教授胡景北做了精彩點評。沙龍由【讀品】出品人李華芳主持。主講馬麗首先指出農民工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境內移民潮,但其融入城市的過程卻步履維艱。諸如民工討薪,遭遇野蠻執法,因而產生報復的鏈條,凸顯了農民工的生存逼仄。馬麗指出,在討論農民工問題時至少有幾個大的背景不能忽略,首先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化以及社會不平等的加劇,同時導致了城鄉貧困格局的代際傳承,第二代農民工的教育問題是其中一個突出的例子。馬麗認為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當前的轉型陷入了制度困境,而農民工問題不過是這一切的縮影。農民工代表的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市場與傳統的代表計畫經濟的“戶籍制度”之間產生了第一重矛盾,而由於戶籍制度導致的身份認同困境以及缺乏初級社會群體使得個人在面對國家機器的時候無能為力,這是第二重農民“市民化”的困境。隨後馬麗例舉了具體的案例來佐證其觀點,例如勞動力市場隔離,同工不同酬,身份認同困難,結社自由的限制,居住空間的排斥以及第二代教育的不公平等等。

第七期“這一代香港人的怕和愛”。

第七期沙龍主講是香港城市大學套用社會學系副研究員嚴飛,【讀品】主編梁捷等做了精彩點評。主講嚴飛圍繞著"怕"和"愛"為主題從三個方面展開了今天的討論,首先是什麼是香港人的"怕"和"愛",其次是香港人為什麼"怕"又為何"愛",以及為什麼是"這一代"而非"上一代"或"下一代"?嚴飛由"愛"開講,他認為香港人的"愛"體現在四個主題:本土文化;集體記憶;同舟共濟的精神;堅韌的意志。嚴飛從香港餐廳中西合璧的"金必多湯"切入,談到了香港的獨特文化,在近來的熱詞"集體記憶"上嚴飛是用幾個具體的案例:石硤尾的改造,天星和皇后碼頭的改造。還有大家熟知的《麥兜故事》所體現出港人的堅韌。而講到香港人的"怕",嚴飛覺得現在香港人的恐懼首先來自身份上的迷失,其次是對迅速變化的焦慮,第三是邊緣化的危機,最後是下流化的傾向。隨後主持人李華芳回顧了這本書的醞釀過程,然後從鄧小平的"五十年不變"引出了下面關於"香港大陸化"的討論。評論人梁捷的思考集中在什麼是香港的"獨一無二",對舊城改造的傷感和下流化在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情況,比如上海人對那什麼才是香港的特色呢?這也應該是作者近年來寫作的目的。而香港大陸化和大陸香港化的概括由於"香港化"和"大陸化"的定義模糊而不如代之以政治民主化和經濟開放程度等有明確界定的概念來代替。

第八期“制度變遷與議事規則”。

第八期沙龍特別得到了格致出版社的支持,《羅伯特議事規則》中文版譯者袁天鵬和孫滌為主講,格致出版社總編輯金福林和【讀品】主編梁捷做了精彩點評。主講袁天鵬首先定位本書為組織治理的全套理念,以近來國內興起的NGO組織為例,一個組織的工作開展首先是宗旨的確定,其次即為章程的制定,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入淺出的把這本書所體現的程式正義和實質正義之間的關係做了梳理。並回顧了這本書歷史悠久的成形過程,源起於英國議會在運作中的經驗總結,逐漸完善而成。這本《羅伯特議事規則》即為“制定規則,修改規則”的規則。點評人金福林首先回顧了這本書出版的歷程,百年的沉澱,對於當下的中國可謂恰逢其時,當年孫中山想套用這本書時其實社會條件並不成熟,而對今天中國社會的企業,NGO等組織來說才是真正具有其可操作性的。粱捷在肯定了這本書的意義後對本書談了自己的幾點閱讀思考,首先是如何保證個人出於真實想法的意見如何在投票機制中得以實現,及“一事一議”在實際中的操作問題,最後是這本書誕生於西方契約傳統而在接受時是否有相關“意識形態”的顧慮或者將有怎樣接受程度。

第九期“古代失去魅力了嗎?”。

第九期沙龍主講是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讀品】撰稿人仇鹿鳴, 復旦大學歷史系 碩士李海默和【讀品】主編梁捷做了精彩點評。主講人仇鹿鳴首先對沙龍參與人數的漸增表示意外,隨後從歷史學研究的現狀開始了今天的沙龍,歷史學在今天的困境首先在表面上體現於大學入學分數線一般是最低的,從更深層次來說雖然歷史學是形成時間最長的一門學科,但由於缺少獨創性的理論,它成為了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人類學的"元科學",似乎只扮演了為其它學科研究提供資料這樣的角色;其次是歷史學的研究門檻很低,業餘和專業的界限較難劃分。這一點突出體現在《百家講壇》這樣的節目使得大眾將于丹,易中天和真正研究歷史學的李零這樣的學者等同起來。點評人李海默在以幾個時間界限回顧了史學研究的狀況後,又對比了中外治史方法的區別,而他自己切身的治史經驗尤其生動。梁捷對兩位的發言有這樣的印象,現在的史學研究集中在新史料的發現和新工具的套用,因此史學研究所需要的是有深厚的理論背景同時又善於借鑑別的學科套用新工具來支持研究的學者。

第十期“世俗社會與啟蒙思想”。

第十期沙龍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劉擎帶來主題為"世俗社會、啟蒙思想與政治神學"的演講,沙龍由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梁捷主持,季風書園的嚴博非先生做了點評。有《聲東擊西》的思想史教授劉擎更願意以互動的討論而非個人演講的形式來探討自己今年來遊學和學術研究的心得。由兩個80年代人最關心的問題:"人該怎樣生活"和"什麼樣的政治共同體才是好的"引入在學術界持久討論的"現代性"論題。劉擎簡介了幾種關於"現代性"的看法,隨後自然的引入到在中國語境這個命題的詮釋,這就引發了"啟蒙,政治神學等一系列的思想史上的學術熱點。以"啟蒙思想的緣起";"啟蒙思想是否解決了倫理問題"到"啟蒙思想與制度設計"為主線,出口成章的劉擎在簡述心得後馬上邀請和大家的互動。

主持人梁捷首先將自己關於Charles Taylor的讀書體驗和劉擎做了交流後,更多的成員加入到了互動中。圍繞著各種"主義"和流派在現代語境和結合中國現狀的複雜情況下的解讀,這次的沙龍不僅現場得益於劉擎教授生動幽默的表達而高潮迭起,結束後討論所涉及的深刻哲理給沙龍所有參加者留下的餘音更足以繞樑三日。

第十一期“品讀讀品:《讀品2007》新書發布會”。

第十一期沙龍上我們發布了新書《讀品2007》,這是我們對【讀品】2007年工作的一個回顧,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主持人首先介紹了【讀品】的緣起和簡短的歷史,而後回顧了《讀品2007》的出版工作。主編梁捷對大家的支持首先表示了感謝,同時也著重反思【讀品】在過去一年中的不足,梁捷認為讀書是一件特別複雜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也是個人的事情,多元的,自發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模式可能也正是【讀品】所提倡的。【讀品】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管是我們自己讀書,比如我們讀書的速度,讀書數量,讀書的興趣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讀品】的結構,風格,給我們寫稿的人員的組成,影響,各方面都在變,整個大環境也在變,實在是太複雜。梁捷還回應了汪丁丁老師在《讀品2007》序言中的批評,認為由於環境的變化,對於什麼是公共性也在發生變化,所以還是要面向未來。

季風書園的嚴博非先生說自己是專門來向【讀品】致敬的,因為在這樣一個時代,一方面大的問題正在出現,而另外一方面關心大問題的熱情正在消褪,而【讀品】的堅持讓嚴先生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嚴先生甚至將【讀品】的這種堅守上升到精神貴族的層面,是一個充滿了尊嚴的事情。也許未來並不容樂觀,但【讀品】本身的存在就已經具有了意義。

《讀品2007》是一個階段性的紀念,正如“今天我們讀書”一樣,對於【讀品】而言,前面的路還很長。

第十二期 “高等教育為什麼“高等””。

第十二期沙龍主要討論主題為“高等教育因何“高等” -- 美國大學人文課上的思想討論”,主講人為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徐賁。80年代以來——我們都是80年代過來的人,是“80年代遺少”——我們關心的問題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怎么生活,怎樣的政治共同體是“好的”?現在具體來講,在學術界討論的就是所謂“現代性”問題。對於現代性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兩種評價,一種是樂觀主義的或者市民接受的,認為現代性是好的;但在學術界、思想界,有一種對現代性非常強烈的批評,這表現在很多方面:社會不平等;資本主義很墮落;現在的文化一塌糊塗,就像Allen Bloom寫的,——其實德國文化悲觀主義在一戰前後就開始有,在美國的版本就是A. Bloom——墮落、弱智、愚昧、放縱,是沒有希望的。其中集中到一個問題,就是極端的個人主義,他認為這是現代性的新的東西,但又是所有這些毛病的關節點。極端的個人主義,就是以個人的自由選擇為最高目標,所謂“自由選擇至上論”。“自由選擇至上論”成為現代性的一個縮影,一個典型性的底線,它在社會模式上就是資本主義。大家——特別是左翼和保守主義的學者,對這兩個問題有很大的批評,認為要有文化上全面的改變或者政治上全面的革命。我們知道對於資本主義、個人主義,不管哪一派的人都有憂慮,但是不要搞錯,資本主義是什麼?Marx Web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導言裡面說:貪慾,盈利,最大限度地賺錢,這是所有世俗社會的人類、所有的人都有的東西,跟資本主義毫無關係,跟資本主義精神更沒有關係。他說,這種對資本主義的淺薄看法要在文化入門導論課程伊始就剷除乾淨。

對【讀品】和季風書園讀書俱樂部來說,舉辦這個公益性質的讀書沙龍,目的之一是營造一個健康的公共話語平台,讓各位愛書人能夠面對面地分享思考和閱讀的喜悅。2009年,我們讀書如恆,沙龍也將繼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