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今上 jinshang
指的是當朝 皇帝
指當代的皇帝,《 史記》中所謂“今天子”。
《史記·今上本紀》,記載的是 漢武帝劉徹的事跡,截止到武帝太初三年。“孝武”為劉徹死後群臣所加的諡號,而此篇本紀寫成時,劉徹尚在世,無法知道其諡號,不能像其他本紀一樣寫做“某帝本紀”,故名此篇為“今上本紀”。
今上初即位。 《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
今上初,故宰相常袞為福建諸州觀察使,治其地。 唐 韓愈《歐陽生哀辭》
今上即位之初,錦衣衛旗校革三萬一千八百餘。 明 王鏊《震澤長語·食貨》
且喜今上性喜文墨。 清 孔尚任《桃花扇·罵筵》
“今上”仍用於現代日語中
【日語】今上:在位中の皇帝。今上往往用於當時在位天皇的代稱,如目前的“今上”就是指天皇明仁。
名稱簡介
今上天皇(假名:きんじょうてんのう;羅馬字:KinjōTennō)是日本國民對在位的天皇的日語稱呼。來源於古代漢語中對在位的中國皇帝的稱呼今上,即“當今聖上”之意。在位的日本天皇是於1989年即位的明仁,年號(日本稱為元號)平成。
自十九世紀睦仁(明治)起,包括繼位的嘉仁(大正天皇)和裕仁(昭和天皇)駕崩後,皆以其年號皆為諡號。雖然法律上並無明文規定,但後續政府頗有可能會循此辦理。故天皇仍在世時,產生“今上天皇”此謂,以代替“(年號)天皇”的稱呼。
在日本,在稱呼現任天皇時並不會使用他的本名;相反的會使用天皇陛下,或是簡稱為陛下。在書寫方面,正式的名稱為今上天皇。
意義來源
依據日本習俗,稱呼在位天皇為某某(年號)天皇是一項禁忌,一來因為對於天皇陛下有失尊重,二來因為年號將有可能是他的諡號。如在1926年至1989年裕仁的在位期間,尊稱他為今上天皇;在他1989年1月7日逝世後、追封諡號之前尊稱為「大行天皇」;同日皇太子明仁即位為新任天皇,成為「今上天皇」,再由官房長官發布新元號、改元「平成」,開啟平成時代;1月13日追封裕仁為昭和天皇,自此才有所謂的昭和天皇。簡而言之,並非因「昭和天皇」即位故稱其在位期間為「昭和時代」,而是將「昭和時代」時在位的天皇稱為「昭和天皇」。自明治維新以後,包含明治天皇、大正天皇這兩位先皇死後均以其年號作為其諡號;可是法律上並沒有硬性規定必須如此,但之後的天皇去世時,政府很有可能會依循此例辦理。不過如果有特別的功績,天皇死後也可能被追封能讚揚其功績的名稱,不一定以年號為諡號。
大行天皇
大行與大去同為“永遠離去”的意思,衍生出來的意義就是“死亡”;如“大去之期不遠矣”這句話就是死期不遠的意思。古代中國稱剛駕崩不久而尚未有諡號和廟號的皇帝為“大行皇帝”,大行天皇亦即為剛死去不久的天皇。制度(一世一元制)基於在位中的年號是將來的諡號。不過,因為徹底謚名也被贈送在大喪的禮儀之前被進行,如果是刊登在政府公報也被使用在作為那個以前的階段中的名稱。
各宗教團體的機關報等被刊載“大行天皇追悼法事經營”等。譬如,如果在在佛教宗教團體中立起靈牌等,也有如果到謚名被贈送用本色木料和紙立起臨時的靈牌做法事。
一世一元
近代這種一個天皇在位期間僅使用一個年號的習慣被稱為“一世一元制”。不同於日本,中國的一世一元制由朱元璋首創,且洪武為其年號,官方並未賦予其它意義;朱元璋的諡號是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因此當民間在朱元璋在世時稱之為洪武帝乃無傷大雅之事,算是口語。日本的一世一元制由睦仁開始,明治為其年號,駕崩後諡號是明治天皇,兩個明治在此重複,因此在日本在睦仁在世時稱之為明治天皇成為觸霉頭之事,如同當朱元璋在世時稱之為明太祖一樣,均為無禮且難登大雅之堂的舉止。日本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公開放棄了神格化的地位,從此日本天皇不具有政治上的實權。天皇與平民一般都是凡人,天皇原本如神般的尊崇地位也大大衰落。即使在日本,也有許多人誤以現今天皇的元號稱呼之而不知其不妥之處;但是在二次大戰之前,這樣的行為可能是殺頭的大罪。無論古今天皇的地位如何改變,以死者之名稱呼活生生的人,都是極其失禮的。
普通國民和傳媒也很少使用“今上天皇”一詞,通常使用“天皇陛下”或直接說“天皇”。討論歷史話題必須確定講的是今上天皇時,也常直接講“現在的天皇”。
另外,雖然“平成天皇”這種用法可能有所不妥,但言“平成的天皇”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