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興鎮[祿豐縣下轄鎮]

仁興鎮[祿豐縣下轄鎮]
仁興鎮[祿豐縣下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仁興鎮位於祿豐縣東北部的羅次壩子,鎮政府駐地大豬街,距縣城祿豐51公里,距州府楚雄136公里,距省城昆明100公里。東部與昆明市富民縣接壤,北與武定縣為鄰,南部和西部分別與縣內的碧城鎮與和平鎮接壤。 全鎮國土總面積231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仁興鎮 仁興鎮

全鎮轄西村、大箐、大豬街、果園、革里、馬鞍、銀沙、清水河、左所、彰保、白沙、古城12個行政村、148個村民小組。轄區內有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羅次鐵礦、雲南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祿豐分所(大平壩農場)和省交通廳公路三處傷殘職工基地3個省屬單位。

全鎮設1個黨委,下設12個農村黨總支、3個鎮屬機關黨支部、7個“兩新”組織黨組織,12個農村黨總支下設36個農村黨支部。共有黨員1259名,其中:預備黨員17名,占1.35%。女性313名,占24.86%。少數民族247名,占19.62%。35歲及以下288名,占22.88%。大專以上學歷235名,占18.67%,外出流動黨員119名,占9.45%。

自然資源

仁興鎮位於祿豐縣東北部,全鎮國土面積231平方公里,擁有林地面積249000畝,經濟林果面積5591畝,總耕地面積34113畝(其中:水田20971畝,旱地13142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鎮內擁有水利設施119件,其中:小(一)型水庫3個,小(二)型水庫14個,小壩塘102座,常年蓄水1224萬立方米,水利化程度達89%,有河流6條,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自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農村能源工程。全鎮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861.3畝,封山育林面積21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7%。對重點污染的工業項目進行了技改,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沙石廠進行了關閉。通過綜合治理,人居環境、生產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鐵、煤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森林資源以松、柏、樟、茶、楝等86種鄉土樹種為主。全鎮有山林面積20.29萬畝,森林覆蓋率61.50%,活立木蓄積46.96萬立方米。特色產業產品有烤菸、蘿蔔絲、金菜花油等。

人口民族

全鎮轄區內有8438戶,總人口為33603人。總人口中,漢族27117人,占80.70%;少數民族6486人,占19.30%。全鎮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回族、拉祜族、佤族、普米族等11個少數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革里、馬鞍、大豬街部分村組;苗族主要分布在大箐、西村、大豬街、左所、清水河、彰保、馬鞍村委會的部分村組;傈僳族主要分布在馬鞍村委會;其他民族主要集中在大平壩農場和羅次鐵礦。

經濟發展

2016年,全鎮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6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1億元,引進並實施5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11項,完成招商引資7.89億元。

2017年,全鎮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33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數4900萬元的117%,同比增長29%,增加1277萬元。在實現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地稅完成3304萬元,國稅完成2341萬元,超縣下達任務數1540萬元的152%,同比增52%,增收801萬元;財政部門完成88萬元,超縣下達任務數60萬元的147%,同比增29%,增收20萬元。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21290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120000萬元的101.0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200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15000萬元的81.3%;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020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60000萬元的100.03%,比上年增長49.68%。2017年全鎮共種植烤菸16600畝,圓滿完成縣下達225萬公斤的收購任務,實現產值6900餘萬元,稅金1500萬元,均價達30.7元,均價連續4年位居全縣第一。

(一)烤菸

仁興鎮 仁興鎮

仁興鎮是滇中優質煙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是楚雄州第二大鄉鎮。烤菸是仁興鎮現有的最大的農村經濟支柱,是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渠道。2006年,種植烤菸11600畝,總計收購菸葉174.3萬公斤,其中:收購出口備貨27.3萬公斤,斤價3.73元;完成指令性收購任務147萬公斤,平均斤價達13.1元,比2005年提高0.33元。菸葉總產值2027萬元,畝產值達1748元,實現農特稅405.5萬元。 (二)蘿蔔、油菜

蘿蔔、油菜是仁興鎮傳統種植作物之一。近年來,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堅持“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的原則,進一步培強以鑫旺公司為龍頭的農業企業,有效推進“公司+協會+農戶”的農業產業經營模式。緊緊圍繞“四個一萬畝”農業產業化建設,鞏固和提升農產品種植水平,最佳化種植結構,加強品種改良。2006年種植蘿蔔13106畝,實現產值1086萬元;種植油菜10300畝,實現產值502萬元。蘿蔔、油菜兩項產值達1588萬元,種植戶戶均收入2208元。

(三)高山反季無公害大白菜

從2003年鎮政府扶持大箐村委會種植高山反季無公害大白菜以來,發展較快,影響廣泛,已成為高寒山區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產業。2006年,大箐村委會苗族民眾種植高山反季無公害大白菜350畝,總產值達131.9萬元,畝產值達3769元,種植戶戶均收入6102元。

仁興鎮農村經濟主要以糧、煙、畜支撐。2006年,農業總產值14062萬元,比上年增長3.7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41元,比上年增長8.8%。

(四)糧食。

2006年,種植優質水稻13300畝,種植新品種優質稻樣板500畝,玉米包衣種推廣種植5000畝、新品種樣板300畝,蘿蔔樣板1000畝,油菜育苗移栽樣板263畝,新品種啤酒大麥樣板500畝,白菜樣板350畝。繼續加大“三熟”立體化種植推廣力度,三熟立體套種1300畝,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糧食豐產豐收。全年大春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260畝,其中:糧食作物24200畝,經濟作物14060畝,糧經作物比例63:37。

(五)畜牧

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進一步鞏固生豬“三元雜”項目,加大品種改良和科學養殖力度,強化檢疫執法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抓好防治禽流感工作。2006年,畜牧業總產值達2823.7萬元。

特色產業

仁興鎮結合鎮情,進一步加大引種試驗示範力度,發展名、特、優、新產品,2005年以來,投資8萬元扶持大箐苗族民眾種植高山反季無公害大白菜450畝,種植戶戶均增收2225元,投資發展300畝美國紅提葡萄,努力探索農民增收新路子。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仁興鎮水利資源豐富,水利化程度高,現有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4座,小壩塘44件,總蓄水量1114萬立方米,全鎮水利化程度89%。有自來水廠1個,日供水能力為2500立方米。

2013年共投入564.35萬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0個(其中普惠制8個,特惠制建文化活動室項目1個,美麗鄉村項目1個);投入240.69萬元實施了3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項目和新農村工作隊為民辦實事項目1個;投入230多萬元解決了豬街、果園、革里、馬鞍、清水五個村委會21個自然村4625人的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爭取抗旱資金42萬多元,解決了彰保、大箐、馬鞍、白沙、清水5個村委會9個村民小組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缺口補助;投資1229.29萬元的集鎮供水工程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500立方米水池澆築、無閥濾池、沉澱池澆築、綜合樓土建施工、原水輸水管管線安裝、清水輸水管安裝;完成了化伍箐、南邊壩、黑泥溝3件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實施民居地震安居工程110戶,兌付資金123.42萬元;投資25.63萬元實施了大箐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投資49.6萬元實施了安武公路路面排水溝工程;投資15萬元實施了左所至尖石頭通自然村公路;投資3萬餘元對路況較差的豬街至彰保彈石路進行小修保養。

衛生

•全鎮共有鎮級衛生院1個,有衛生醫療機構13個,衛生人員61人,醫生25人,村級衛生所12個,鄉村醫生28人。2013年度我鎮參合人口32134人,8222戶,參合率98.90%。新農合大病補充保險32134人,參保率100%。我鎮2013年由衛生院組織對參參合村民,進行了健康體檢,累計建檔34567人,並對體檢中篩查出來的2859例慢性病、傳染病患者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全年共開展“二查”服務兩次,共有1198人接受了檢查。符合獨生子女家庭及雙女家庭享受減免條件的2773人享受減免金額達292360元。開展健康知識宣傳88期,培訓人數達5459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200餘份;大力開展醫療服務進鄉村活動,為農村居民及城鎮居民免費體檢,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近4570人受益。努力提高管理質量,開展孕婦保健工作,保健覆蓋率99%,高危孕婦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系統管理率98.70%。

文化教育

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村完小及校點16所,教師總數283人,在校學生總數4181人。

全鎮有文化站1個,農民文化室12個。在文化工作中,始終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大力實施“文化保護開發”、“民間文化人才培養”和“文化活村”工程,鎮內銀沙白龍井古瓷窯遺址、三家村古瓷窯遺址、古城村黑城遺址3處已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古蹟,建有村組文化活動室8戶,業餘文藝宣傳隊12支,業餘籃球隊33支,鎮書畫協會1個,各類文化經營戶6戶,1個晨、晚、練點。近年大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籌資48萬餘動工建蓋文化中心綜合樓,投入20餘萬元建設集鎮廣場文化廣場,修建了大箐文娛活動場,並積極開發一批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藝演出節目,例《大箐苗族蘆笙滾鍋舞》、民族民俗表演,例西村、白沙花燈表演,民族服裝(大箐苗族服裝行銷協會)、民族節慶活動和民族旅遊產品,成立了苗族服裝行銷協會,力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品牌,培育做大特色文化產業,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精品佳績倍出。大箐文藝隊參加了2次省級文藝表演獲得較高聲譽,大箐苗族金蘆笙農民合唱團脫穎而出參加1次省級歌詠會、1次州級社區文藝展演獲榮譽獎,西村花燈在縣級文藝表演獲二等獎,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

人文地理

孔子曰:"仁者,愛人"。仁興,充分體現著以人為本的觀點。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則興,仁和更興。書的名字不僅詮釋了仁興這個地名的寓意,更蘊含著仁興近三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和所取得的顯著成就的經驗總結。

黑城遺址是祿豐縣及楚雄州現存較早的一處古代城址,位於古城北面,今

仁興鎮 仁興鎮

稱“水城”,在南詔初期,羅次的獨錦蠻與南詔王室有著婚姻關係,時代聯姻的殊榮關係,黑城就是在這一背景小產生的。黑城遺址對研究雲南城市發展歷史及當時羅次地區的社會歷史狀況有交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2003年6月,祿豐縣人民政府將黑城遺址列為第六批祿豐縣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井古瓷窯遺址和三家村古瓷窯遺址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的地方。這兩處遺址瓷窯創燒於元末明初,延燒至清代。以燒制青釉祿瓷器為主,色有青、黃、祿、灰白等,同時也燒制青花瓷器,器型以碗、碟、盤、杯、瓶等小件器物為多。這兩處遺址對研究元代雲南地方瓷器燒制歷史,尤其是研究雲南青花瓷器的燒制歷史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2003年6月,祿豐縣人民政府將這兩處瓷窯遺址列為第六批祿豐縣文物保護單位。

民族風俗

“花山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在文化方面,大箐苗族文藝隊及大箐金蘆笙農民合唱團是仁興最具有代表性的歌舞組織,曾多次到省、州參加表演並獲獎,得到各級領導及廣大民眾的讚譽。苗族喜歡打籃球、賽馬及射弩等,曾代表仁興參加民簇運動會並獲得獎牌。苗族的敬酒較為獨特,邊唱歌邊用牛角敬酒。

“火把節”是彝族的主要節日,跳腳是彝族人的共同愛好。彝族還有用唱歌對調子交流感情的習慣,並流傳著多種敬酒歌。此外,傈僳族主要分布在馬鞍村委會,傳統節日為“六月六”,這一天上山祭龍(旱龍),傈僳族還有一個特別的節日是“男人節”,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傈僳族同胞便上山殺羊拜神、喝酒、載歌載舞表達對山神的敬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