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南省臨滄永德縣勐板鄉梨樹村
該行政村隸屬永德縣勐板鄉,地處鄉東北邊,距勐板鄉政府所在地15.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55公里。東鄰怕掌村,南鄰新邊田村,西鄰白岩村,北鄰小勐統鎮。轄老歐寨、甘塘、大寨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31戶,有鄉村人口2395人,其中農業人口2395人,勞動力122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12人。全村國土面積20.60平方公里,海拔1,560.00米,年平均氣溫17.60℃,年降水量1,26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213.00畝,人均耕地1.8畝,林地7,111.00畝。
2、江西宜豐縣石市鎮梨樹村
梨樹村位於石市鄉東部、錦江北岸,東鄰凌江村.西鄰何家、竹源村,北與敖橋鄉接壤,南與上高縣交界.建國前屬風德鄉,建國後屬凌江鄉。1958年成立梨樹大隊.1968年和橫塘、和合大隊合併為紅星大隊.1972年更名梨樹大隊.全村有地斜、葛坪、淡里、上橫塘、獅里、中橫塘、馮家、任家、橋頭、漆家、黎家、肖家、蔡家、乾坪ln、陂角、游家、劉家田、新村19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1992年共有560戶2313人,總勞力996人,人平收入976元。[農業]
主要農作物有稻穀、大豆、紅薯、芋麻、甘蔗,1992年有耕地面積3895畝,糧食播種面積6290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945畝,糧豆總產2156噸.袖脂23.9噸;耕牛存欄370頭,生豬出欄2602頭,水產品47噸;有林地491,9公頃,其中用材林459.6公頃,防護林2,7公頃,經濟林28.6公頃,採伐10m’;當年農業總產值394萬元。
[農用機械和水利設施]
全村有碾米機u台,粉碎機10台,榨油機1台.打穀機400台,果園牌L5噸農用汽車2輛。50型3噸拖拉機1部;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山塘2座,總集水面積400畝.灌溉面積2360畝.
[工業]
1992年.全村村辦、組辦工業總產值為86萬元。
[文化教育等]
1968年前有國小3所,1968年合併為1所.至1992年.學校建築面積為800平方米,在校生319人.教職工15人。建國後全村有24人考上大學。
全村設醫療所l所,有鄉村醫生3入,有電話機2部,廣播機1台,高音喇叭10隻,電視機300台。
至1992年.全村歷年農民建房面積為32416平方米。
[文物古蹟]
明馮文盛墓;墓前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各二.葬於明天啟年間.
任家漢墓:1992年發現.墓已毀,有“永和五年”銘文的漢磚尚存。
[掌故與人物]
境內有“馮連登宰相”保皇被害的傳說.
[人物]
馮文勝,明南京大理寺評正兵備道副使.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三道灣鎮梨樹村[LishuCun] 面積83.3平方千米,人口311人。因駐地名稱得名。解放前屬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為太平區平崗鄉梨樹屯。1956年為三道鄉平崗村梨樹屯,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社梨樹管理區,1961年改為梨樹大隊,1983年改為梨樹村。
3、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普樂堡鎮梨樹村
梨樹村是普樂堡鎮較大的村之一,村級規模調整後由原來的勝利村和梨樹溝村合併而成,村域面積27.6平方公里,下轄13個居民組,總戶數720戶,總人口2953人。2005年與本溪市日報社結成幫扶對子,經過三年的城鄉共建工作,村屯面貌日新月異,民眾物質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新農村建設起步較好,共建效果明顯。一、村級經濟建設方面。
1、引資新建河鹿農產品加工廠落戶該村,目前已經開工興建,計畫投資600多萬元,廠區占地5000平方米,2009年投產,可安排我村200人就業。
2、建立苗木繁育基地,集體林改革結束後,農民發展林下經濟較多,經村兩委研究,為增加村集體收入,計畫在201國道大直道旁新建苗木繁育基地35畝,繁育落葉松、刺五加、紅松等苗木,該項目計畫投資15萬元,村自籌7萬元,需幫扶資金8萬元。
二.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小城鎮改造。改造乾巴河西側村組路500延長米,新建邊溝邊牆500延長米,安裝路燈20盞,該項目計畫投資11萬元,村自籌6萬元,需幫扶資金5萬元。
2、防洪堤工程。新建兩處,大雅河段王義房後600延長米和梨樹溝河橋下1000延長米,工程已經開工開工建設,計畫投資137萬元,資金來源為上級補助資金。
3、村路改造。改造6、7、8、9四個居民組村路共2.7公里,計畫投資30萬元。
三、文化建設方面。
1、新建文化廣場1處,地點在小青溝(6、7組),占地2000平方米,安裝五種健身器材和1副籃球場地。
2、配置文化活動室,購置農村實用技術圖書500冊,安裝電教設備1套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