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致突變劑

人類致突變劑,人類出現的關鍵轉折點在於大腦的加速進化。據《芝加哥太陽時報》報導,霍華德-休斯醫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對名為MCPH1的基因結構進行了研究。

Human mutagen人類致突變劑

人類出現的關鍵轉折點在於大腦的加速進化。據《芝加哥太陽時報》報導,霍華德-休斯醫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對名為MCPH1的基因結構進行了研究。該基因與人腦的體積密切相關,它大約在110萬年前出現在人類的進化系統。在3.7萬年前,它發生了一次突變,出現了D型-MCPH1基因變體。報告說:“MCPH1基因所經歷的這次正向篩選(positiveselection)導致了智人產生。”

擁有經過正向選擇基因的物種更容易擁有後代,而不被自然選擇所淘汰。領導此項研究的布魯斯·蘭恩表示,約有70%的現代人類擁有D型-MCPH1基因,尤其是在歐洲最為普遍,但在非洲比較罕見。而在3.7萬年前,人類祖先和人類“近親”穴居人曾共同生活在歐洲大陸上,到了3.5萬年前,穴居人就消亡了。由此可推測,這次基因突變可能不是基因自然變異的結果,而是跨物種雜交行為帶來的後果。智人產生後,迅速取代了沒有發生大腦基因突變的穴居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類。

這份研究報告11月6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蘭恩表示:“這些發現雖然不能充分證明穴居人是D型-MCPH1基因的源頭,但可以證明它是最佳候選者之一。”

據近年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類傳染性病毒的感染有著強烈的細胞遺傳學效應,可誘發人類染色體畸變,這些病毒對動物、人類以及離體培養的細胞,均能誘發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因此病毒可能成為人類環境中廣泛分布的一種生物誘變因子。已有研究證明,昆蟲病毒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性,致病性和病毒原性。然而是否具誘發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目前尚缺直接的證據。姐妹染色單體互換(SCE)和染色體畸變研究技術廣泛套用於環境中致突變和誘癌因素的遺傳毒理研究[zq]。現已發現各種物質誘發SCE的能力與它們的致畸、致癌和致突變能力明顯相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