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格問題是現代西方學術界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在當代西方人格理論中具有廣泛影響的一些人格哲學和人格心理學派別,分析了它們對人格的本質、人格的結構、人格的動力和人格的發展等問題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它們對人格與本能、人格與文化、人格與行為、人格與價值等問題的基本觀點,考察了現代西方人格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學術背景和社會生活背景以及它們在現代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和意義。並對現代人格問題的研究提出基本的構想。
作者簡介
武斌,南開大學哲學系畢業,現任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瀋陽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館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主要從事西方哲學和心理學、中國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兼及傳記言語學和散文隨筆創作,出版的學術著作有40餘部,其中有《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史》 (三卷)、 《現代中國人一一從過去走向未來》《中國文化史概說》 《中醫與中國文化》 《二十世紀中國時尚史》等,另有隨筆集《望湖書屋紀事》 《漫步在哲學家小路》等。
目錄
再版前言 現代西方學術視野的人格研究
序 章
一 人格的意義
二 背景:歷史上的人格問題
三 背景:現時代的人格危機
一 人格與意志
二 痛苦的世界與痛苦型人格
三 從痛苦到超越
四 超越的理想與超人型人格
第二章 孤獨靈魂的自我拯救
一 人格與孤獨個體
二 孤獨個體的存在狀態
三 存在的三個階段
四 人格與選擇
第三章 人格與價值
..........
試讀章節
第一章 從痛苦到超越
一 人格與意志
對現代西方人格理論的研究,首先要追溯到20世紀中葉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意志主義哲學。叔本華的學說是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人本主義哲學的直接開端,而且是現代西方人格心理學理論的思想來源之一。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黑格爾的同時代人。但是,與黑格爾致力於建構理性主義的理論體系並由此說明整個世界的努力相反,叔本華則是力圖揭示人的內在的本質並由此勾畫出一幅人生的圖畫。黑格爾注重的是世界,叔本華注重的是人生,他們走的是兩條不同的哲學路線。然而當時是理性主義的時代,所以當叔本華在柏林大學要與黑格爾一爭高低的時候,理所當然地遭到慘敗。他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哲學家。他默默無聞,長年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晚年才受到普遍的重視,而後才確立了他作為一個大哲學家的地位。到了20世紀以後,隨著人本主義哲學的興起,人們越來越理喻到叔本華學說的意義,因為他表達的正是20世紀人們普遍關心的主題。丹麥文學史家勃蘭兌斯曾經指出:“每一位渴望找到自己獨立人格的人,都應該走到叔本華面前,並從他那裡獲得推動自己思想發展的最大的解放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