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圓·春晚次韻

《人月圓·春晚次韻》曲以寫景見長,景語又是情語,而所寫的眼前景物,多與故實相關而顯得典雅工麗,倍能體現纏綿委婉的情味。《詞征》評此曲“豐約中度,鏇復迴環”,此論頗是。在表達情感時注意分寸,描寫景色時又注意前後映照,屬散曲中的精品。

作品介紹

作品名稱:

[黃鐘]人月圓·春晚次韻

創作年代:元代

作者:張可久

作品體裁:散曲

[黃鐘]人月圓·春晚次韻①

萋萋芳草春雲亂,

愁在夕陽中,

短亭別酒,②

平湖畫舫,

垂柳驕驄

一聲啼鳥,

一番夜雨,

一陣東風。

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作品注釋

①人月圓:曲牌名,屬黃鐘調。黃鐘宮的調性,比較適合表現雍容而纏綿的感情。

《人月圓》的曲牌來自詞牌。北宋王詵的詞中有“人月圓時”,故名。句式為七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十一句四韻。三組四字句,多用鼎足對。 

次韻:唱和詩詞並依原詩用韻次序。 

②短亭:舊時城外於五里處設短亭,十里處設長亭。是送行餞別的地方。

作品賞析

此曲首兩句,分別點出春與晚。芳草萋萋,春雲撩亂,夕陽籠罩,暮靄淒迷。暗淡的景色表現心情的惆悵,是情景交融的寫法。“短亭”三句,是對過去送別情景的回憶。那時舉杯送行,依依惜別,水陸分途,各奔前程。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馬,歷歷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一聲啼鳥”三句,既是春晚實景,又使意境深化。啼鳥聲打斷了詩人的沉思,使他從迷惘中回到現實,而春晚的風雨,也是分別以後所經歷的人生波折的寫照。結尾三句,順著風吹雨打的描寫,化用唐代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意,抒發離愁別恨。“佳人不見”,正是作者在春晚時分愁思起伏的原因。此曲以寫景見長,景語又是情語,而所寫的眼前景物,多與故實相關而顯得典雅工麗,倍能體現纏綿委婉的情味。《詞征》評此曲“豐約中度,鏇復迴環”,此論頗是。它在表達情感時注意分寸,描寫景色時又注意前後映照,屬散曲中的精品。

作者簡介

張可久(1280-約1348),元代曲作家,字
張可久張可久
小山,慶元(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典史等小吏,還做過崑山縣的幕僚。仕途上不是很得意。平生好遨遊。足跡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功堤漁唱》、《小山北曲聯樂府》等散曲集。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內容以表現閒逸情懷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